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在这阳光正好、温风如酒的醉人时节里,我们一年级数学组成员相约叶朝阳老师的课堂,就《数的顺序》这一课,开启了别开生面的组内研讨活动。
“百数表中数的规律如何表达?”“框数活动是难点,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要不要做一个框?”“板书又如何结构化的呈现?”面对这一节“棘手”的课,年轻老师思而有虑,带着这些思考,大家在叶老师的课上激扬新的思维。
叶老师总是创意无限,带来自制白纸百数表,和学生一起填、读。在交流数规律时,更以“3D”板书,形象的小结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左上到右下,右上到左下)的排列规律,让年轻老师惊叹、佩服,我们也深受启发。接着魔术框的呈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自主找规律并填写的动力,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
课后,组内年轻教师就这节课的具体环节落实与重建畅所欲言。何老师发现,填百数表时有学生斜着填、竖着填,填到一半便写不下去,这在没有系统发现规律之前有一定难度。可以在出示空缺百数表时,引导学生按顺序从1-10、11-20填写后再观察发现。孙老师从数规律方面提出想法:斜着看不够直观,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有难度,如果有学生提到,只需要带孩子读一读,感受数之间的变化就可以。王老师就板书引发思考:叶老师的板书很形象,我们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横着看的板书是一个启发点,竖着看的特点可以和横着看的特点相对应,对比呈现。三位老师站位学生立场,分散教学难点,得到了组内教师的认同。对于框数这个难点,汪老师、王老师和季老师都深刻体会到让学生读数的重要,在读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发现规律。
基于讨论,一年级数学组年轻教师化忧虑为信心,带着那份自信走进课堂。课后,大家在群里及时分享板书,互相学习,利用课间10分钟反思重建后再进入第二个班级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用思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浓厚的教学相长的氛围。
“博观而约取”,愿我们取之有道,导之以行,在日常研讨中均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负这美妙春光!
(撰写;何玲洁 摄影:一数团队 审核:荆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