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责任督学>>督导学期报告>>文章内容
多方助力共同引导 开启诗意从教之路
发布时间:2018-10-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 妃

多方助力共同引导  开启诗意从教之路

                        责任督学:陈学章

【案例描述】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实施、去实践,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建设,构筑人才高地。近些年来,龙虎塘实验小学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人数也随之大大扩充。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新教师加入,给学校增添了新鲜血液,但也因缺乏经验,往往在工作之初,一些新教师问题不断,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成效。每年新进的教师中无教学经验的老师占了较大的比重,例如2017年新进教师25位,其中近2/3的教师是初登教师岗位。岗前培训是必要的,但远远不足以让新教师应对之后的各项工作,现实情况要求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基于此,为了能让每一个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在教育教学中显现出自身的生命活力和独特品质,学校亟需制定一整套完善且高效的培训与督导机制,需要各领域多层次配合,引领新教师在教育之路上走稳第一步。

【案例分析】

针对这一现状,作为督学的我,细致分析了近两年新教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与校方沟通,共同商讨策略,旨在制定出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培养机制,对新教师初入职的两年里,进行全程式跟进,从岗前培训,过程督导,到后期的总结评估,从新教师思想、技能、素养等方面着手,协同学校教科室、学生发展处等部门,分阶段分领域共同促进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1. 目标明确:翻越三座大山

在对新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中,要帮助他们翻越眼前的三座山。一是帮助新教师度过心理关,由于很多新教师都是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要协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社会角色转换。向他们介绍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来源、学校历史及办学特色等,使他们能够尽快了解和熟悉学校环境,消除心理上的疑虑和惊慌。更关键的是能够在心理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及坐标。二是帮助新教师度过课堂教学关,逐步掌握课堂教学基本功。在具有良好师德的前提下,一个教师在学校岗位上的立足之本就是能够上好课,新教师能否顺利度过课堂教学关,至关重要。三是帮助新教师度过考核评价关,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考核评价对新教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我们应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核及评价。要以冷静、平和、理智的心态看待考核结果,借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使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主动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加速进步。

二、合理规划:铺砖引路,躬身实践

基于以上目标,我与校方共同商讨,几经修改,共同制定出一系列新教师培养制度。

1、岗前培训,做好入职准备。在每学年开学前期,新教师招录工作完毕后,对所有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为期5天。这几天的培训主要是让新教师对学校特色、对教学常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一人一师结对,由骨干教师指导新教师如何备课,示范上课。新教师还要进行两字(粉笔字、钢笔字)的书写练习。最后分组分学科进行教学基本功考核。而两字的练习将延续到学期末,后进行考核。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一环节却很必要,是新教师能够自然过渡到教学岗位中。

2、长程帮扶:“青蓝工程”有实效。新学期开始后,每一位新教师会再次配备一位同年级同学科的骨干教师作为“师父”。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师父们将会手把手指导新教师,帮他们攻克工作中的难关。这一工程责任明确,分工到位。作为徒弟的新教师,每天都要走进师父的课堂观摩,每月听课数必须达到20节,做好听课记录;每周要交一篇粉笔字和钢笔字的书写作品;在学期末要完成一篇总结。而作为师父,也要每月走进徒弟的课堂,指导行课中存在的问题,每月检查徒弟的听课和备课,指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期末同样要对徒弟本学期的表现作出书面点评。一次的结对却是一生的情谊,这样的新老相扶的现象已成为所有教师的习惯。

3、月中调研:聚焦问题知不足。每月学校都会制定月调研计划,是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反馈。每次调研听课结束,调研教师都会认真点评,让新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课堂有哪些不足。而对于调研结果不达标的老师,还要后续跟进,进行二次调研,真正把好教学质量关。此外,我作为学校的督学,也会定期“推门听课”,深入一线,去观察新教师最常态最本真的课堂,以此督促每一位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4量身定制:成长营中享精彩。学校在教科室以及学生发展处的组织下,形成了各学科的青年教师成长营和青年班主任睿智团。各个团体在学期初都会制定详细的学期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分享学习活动。例如学校的青年语文教师工作室,每周五是他们的活动日,或安排成员上研讨课,请校外专家前来点评指导;或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新教师们在这样一种同质团体中共生共长。

【案例反思】

学校给予了新教师高度的关注,一学期下来,在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下,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少了初入职的青涩与慌乱,多了几许沉稳与坦然。有些新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上有有所建树,论文获奖,赛课获奖,基本功竞赛获奖,这些都是新教师成长起来的最好见证。当然教师发展是一项终身事业,学校在完善新教师成长机制的同时,也应该制定出面向所有教师的梯级培养模式,让处在各个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准定位,寻求个人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