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弘雅学生>>雅言智语>>文章内容
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万婧

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的教学策略研究

常州龙虎塘实验小学   何玲洁

摘 要: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化了的表达知识和思维的语言工具。在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中,存在理解模糊,数学语言不准确;缺少锻炼机会,数学语言不会说;缺乏语言转化意识,数学解题困难等问题。对此,教师应运用榜样示范,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创设情境,给予有条理说数学的机会;指导训练,加强数学语言语义转化能力;阅读指导,建立良好的语言体系等策略来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关键字:低年级;数学语言;问题分析;策略

 一、低年级数学语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抽象思维能力也尚未成熟,而小学数学语言作为低年级学生使用专业用语的开端,是加工传承数学思想的工具,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低年级数学语言既含有一部分符号化的纯数学语言的成分,又包含经过精心筛选用以过渡、加工、解释的自然语言成分;既有书面语言又有口头语言,是一种既含有生活化语言,又高于日常语言的一种精简了的数学语言。

二、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培养数学语言的重要时期。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生活,没有使用专业数学语言的经验,因此在使用数学语言时会出现各种问题:

   (一)理解模糊,数学语言不准确

学生处于社会生活中,被生活化语言包围着,与家人、同学之间的对话皆以自然语言为主。因此自然语言对数学语言会产生一些负迁移,导致语义上的细微差别,如 “数字”与“数”。这使得生活语言和小学数学语言有差异。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语言表达难以让他们理解。而教师没有正确的指导,学生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或是算理,因此学习数学困难。例如在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学生计算24+12,会说:先算个位上4+2=6,再算十位上2+1=3。这是不准确的表达。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十位上,2个十加1个十,得3个十,所以3要写在十位上。孩子不理解算理,自然不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二)缺少锻炼机会,数学语言不会说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之间在数学语言表达上也会产生差距,一些学生抢着说,一些学生害怕说错和同学们的嘲笑,没有勇气表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能力越来越差。此外,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而进行着“一言堂”,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从而不会说。曾经听过《认识方向》这一课,学生对于“顺时针旋转”没有认知基础,而教师也没有给学生说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会用“顺时针旋转”来表达。此外,教师总是让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使优秀生代替全班。长此以往,其他同学回答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缺少数学语言表达的机会,如何会说呢?

   (三)缺乏语言转化意识,数学解题困难

不同的数学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遇到不能理解的数学题目时,就要能够将其转化为能够理解的语言形式,即文字、符号和图示语言的相互转化。“10个小朋友排队,从前往后数明明排第4,从后往前数,明明排第几?”学生往往被文字吓着而不敢做,没有用图示转换文字的意识,通过转换了的图示语言,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题意。同样一段文字:红红养了30条鱼,送给芳芳10条,秋云现在有多少条?对语言转化敏感的孩子会知道用30-10=20(条)表示;而不理解题意、转化能力差的孩子则会写成30+10=40(条)。

三、低年级数学语言的培养策略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思维片面、语言转化能力低,造成数学语言表达不准确,甚至不会说,影响了对数学概念和题意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

   (一)榜样示范,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1]。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范,学生经过长期的熏陶以及模仿,逐渐准确的表达数学题意、说计算过程以及理解算理。例如笔算加减法中,教师和学生常常这样说“笔算加减法要数位对齐”,这里的数学语言不准确。“数位对齐”准确的来说,应该是:“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对齐……同样,教学“45+30”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明确算理后,提供正确表述口算计算过程的语言模式:先算40+30=70,再算70+5=75,所以45+30=75。在此基础上,再理解45+8。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用词要精准、逻辑性也要很强,条理更要清晰。

   (二)创设情境,给予有条理说数学的机会

1.交流中巩固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一种课堂交流方式。每个孩子既有面向小众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又有面向全体交流的机会。小组内各成员为了表达自己组的意见,会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并组织数学语言。

   (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是最方便的一种课堂交流方式。特别是在新授课时,教师讲完一类新知后进行同桌交流,学生会在相互倾听、鼓励中巩固自己的语言。

(3)师生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语言也是从师生的交流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巩固,在师生的沟通中,不断产生新知,碰撞出语言的火花。

2.实践中强化语言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低年级学生处于发展阶段,一点小活动都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空间,通过有条理的说实践过程,将手、脑、口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强化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很多“数运算”教学,都能让学生分步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计算过程。又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让两位同学站在讲台两端,一人手里拿3本书,另一人手里拿4本书,最后把两份书合在一起。这时教师相机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的表达情景,学生定乐于表达。

   (三)指导训练,加强数学语言语义转化能力

很多的数学问题需要依靠语义的合理转换,而数学语义转换是化归的一种重要手段。自然语言是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语言,用它来描述事物,学生更能容易明白。在二年级教授“平均分”的含义时,教师从每份数一样多出发,让孩子感受“平均分”就是把物体分成每份一样多,而“平均数”就是一样多的每份所拥有的数。这其中“平均数”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而“每份一样多”是孩子熟悉的生活语言。这就是从自然语言到数学语言,教师教起来通俗易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此外加强三种语言间的转换也很重要。《认识方向》这一课,学生阅读文字题,很难分清具体方位,这时需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示语言,引导学生利用画方向标进行判断,通过形象的方向标,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意。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图示、文字、符号语言的相关题目,加强语言转化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地数学语义进行理解。

   (四)阅读指导,建立良好的语言体系

1.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数学教材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能从字词间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学习正确表述数学观点的语言。教学34+16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再引导学生看图,通过阅读理解操作方法,并说一说:用小棒先摆什么(将10根小棒先捆成一捆)先算4+6;用计数器时为什么个位上的数要拿掉(10个一是一个十);进一步提问:用竖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竖式,有必要通过阅读,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进位加的过程。教师在讲题前也要让学生先读题,在读中理解题意,体会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2.写:通过阅读学习教材中正确的语言表述,而写对数学语言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帮助。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写”对孩子的思维要求很高,要经过上下连贯的考虑、严密的语言组织和反复的修改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日记,让学生将一些解题思路写下来,这为孩子创设了一个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解题方法的平台。

结语

准确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总要慢慢培养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夏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4)

[4]吴有昌.数学语言障碍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2002,(5)

[5]苏)A 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丁尔升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7]刘云章.数学符号学概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8]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

[19]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2,(2):35—41

[10]李士绮.PME: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5.

[11]徐钢良.用数学语言探寻数学王国的奥秘——对培养小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认识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3)

[12]梁宇.试论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对数学学习的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261-261

[13]李雅云,李宝庆.小学生问题解决中数学语言学习的调查研究[J].教学新论,2011,(12):51-55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