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塘实验小学责任督学 陈玉章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规定:责任督学有权对学校管理、招生收费、课程开设、教育教学、教师师德、学生学习和课业负担及学校安全卫生、校风、教风、学风等情况进行督导。进行经常性督导可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离学生越近,离真正的教育才越近。要了解孩子们受教育的过程就必须到课堂去,和孩子们和老师们在一起。
几年来,我们的责任督学一直在坐诊各自的“责任田”:确立了“督学为主、服务为先”的原则;践行着“责任、细节、创新”的理念;开展了专题调研,把“触角”延伸到基层;广泛听取了意见,督促问题整改;成为政府的“喉舌”、行政部门的“参谋”、学校的“顾问”、家长的“朋友”。
那么,责任督学该如何参与和指导学校教学管理?我们督学都是“组织信任,师生赞赏,学校敬畏,社会认可”的专业人士。按照督学责任区的安排,已经实现了“点”对“点”的督导。我们作为孟河片区的责任督学,要继续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总结教学经验、查找不足、提出课堂教学整改建议,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使“督”和“导”在更深层次上、更高效度上展开。
一、关于课堂教学
当前课堂教学(尤其是部分中学)课堂教学在组织活动架构(物理空间)和教学过程评价(精神世界)两个方面存在上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陈旧的“插秧式”课堂结构,“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现状;课堂活动(提问)随机或随意“点将”;学习“碎片化”;出现“假讨论”、“伪合作”,怕“弄巧成拙”;老师“不放心”、“不放手”、“放不开”;“拼时间、耗体力、低效率”,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
就教学生态而言,上课最低层次是“一言堂”,即只有教师讲学生听;其次是“两言堂”即教师有问,学生有答;最高境界是“群言堂”,学生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学生质疑,教师质疑,展示小组学生释疑,同伴释疑等等。
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是教学新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形式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课堂,电子白板和黑板交互使用,课件演示取代了肢体语言和实验操作,丰富多彩的景象图画似乎取代了绘声绘色的口头描述等等。信息化时代,课堂的信息量增大了,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变小了?教师的角色该如何重新定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彰显?
作为老师有自己的困惑:谁不愿:学生活动“精彩纷呈”!谁不想:课堂教学“低耗高效”!但教学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实际做起来确是“找不着道”!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评价或没想到评价、更不会如何评价。每节课中主要环节、每一堂课结束,很少看到老师对学生个体和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对落后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难以让学生有获得感、有成就感?
我们教研员虽然经常深入课堂,但是毕竟人手有限,无法做到对全区所有中小学进行经常性的“点对点”的深入交流。各位督学的常规督导、专项督查,可以有效地在教学方面实现互补。
二、关于教学管理
1.进一步明确听课目的,走出角色误区。通过听课既要直观了解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又要通过对师生课堂活动的观察,考察学校管理的实效性。督学听课有别于科任教师听课,也不同于教研员听课。督学听课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观课”,透过教学活动关注教学以外的东西,侧重于整体、综合的评价。
2.继续深入观察课堂,注重听课实效。(1)观察学校办学行为:贯彻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课程建设、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常规管理等。(2)确保听课扎实有效:应涉猎更多的学科和领域,能从多维视角和多维层面去看问题;要熟悉督导评价的内容和技能,灵活自如地通过听课环节收集有效信息,以此作为督导评价意见的有力支撑。
3.进一步发挥评课效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明确督学评课的指向: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否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德育首位的精神是否得到体现、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否取得实效等等。(2)充分发挥评课的激励功能:唤醒“胜任内驱力”,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激发“创新内驱力”,注意“评出特色”、“点出创新”;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在评价激励方面,“二八理论”告诉我们:教师80%的作用是点燃、激励、唤醒;教师20%的作用是课堂流程的操作。点燃、激励、唤醒什么?——学习的动力、兴趣、目标,乃至是人成长的“精神系统”。课堂教学流程,它首先不是“教设计”的流程,而是从“学规律”出发,基于学习对象的学习认知规律的总结,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然后任由学生去“体验”和交换体验,再慢慢在“经验”中感受“成长”。(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去研究学生和课堂,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明白学生和学法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立志通过行动研究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关于挫折教育
儒家文化的代表孟子在《孟子?告天下》中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016年4月4日摘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的我们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他的代表作《草房子》中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其中包括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
而当下,中小学生凡事都由父母包揽一切,父母抵挡了一切的“风风雨雨”;“出人头地”的育子观念,使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升学第一”的教育观念又使得孩子们把眼睛只盯着分数和名牌学校,造成中小学生情感脆弱、缺乏毅力、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差;学习成绩未达标,求知欲望未得到满足;不受老师喜爱,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讽刺、排斥;个人兴趣爱好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有的同学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和家长吵闹;考试发挥不好,甚至作业被教师责成“重做”就闷闷不乐,心存不满,甚而痛哭;有的同学间因为一本书,一件学习用品,几句冷言,一点小摩擦而发生口角或拳脚相加……等等这些,屡见不鲜,都足以说明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挫折教育。
——在学校(督导)层面:①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耐挫教育:通过多层次的训练、多角度的渗透,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耐挫的能力。②在耐挫教育中进行自信心的培养: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指导优等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指导后进生树立自信,不要破罐破摔,自暴自弃。③耐挫教育与平时实践活动相融合:结合班队活动、学科活动进行教育,举办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一方面强化、巩固学校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拓宽社会知识面,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管理层面: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建议在心理健康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咨询和指导。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领导和管理、活动和抓手、队伍建设、硬件软件安排(辅导室、咨询热线等)、经费投入、检查督导等。③全面落实心理健康课堂教育:鼓励学校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多途径进行学生的心理引导和成长引领;征集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逐步形成具有我们区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的课程资源。
真正的教育——决胜在课堂!让中小学教育回归人本,回归基础,回归生活。恢复教育生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保护天性,张扬个性。
我们责任督学的责任目标应该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入学、学好!使每一位教师都想乐教善教!使每一所学校都在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