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速已超过8%,日均产生量已超过5000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表示“压力山大”。通过垃圾分类可减少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量,使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延年益寿”。为了普及小记者垃圾分类的意识,9月8日上午,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普法小记者走进天宁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活动。
全国劳模黄峰主任给小记者介绍了“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后,带着大家来到一楼的“垃圾分类展示区”。一箱箱贴着标签的有害垃圾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比如说废旧灯管中存在汞蒸气,汞属于有毒有害元素,汞中毒会导致恶心、胸闷、发热以及腹泻,皮肤上会出红疹,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是有害垃圾。废电池中的充电电池、纽扣电池以及手机电池,含有汞,也属于有害垃圾。“干电池是有害垃圾吗?”小记者心有疑惑地问。“干电池无汞无害,属于其他垃圾,我们平时使用的5号、7号电池不是有害垃圾,是其他垃圾。”此外大家知道了废化妆品、过期药品、废相纸和废墨盒等都属于有害垃圾。来到可回收垃圾堆放区,小记者一边看着废金属、废木材、废电子电器产品和废熟料等实物,一边继续听着劳模的介绍。“回收一顿废纸,可再造出850公斤好纸,一顿废熟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减少白色污染……除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所有生活垃圾属于其他垃圾,比如烟蒂、厨房垃圾以及尘土等。”
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后,小记者来到“学习互动区”,开始接受检验。大家翻转“开心翻翻乐”上的一个个标有红、蓝、黑颜色的垃圾小题目,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一次性使用的干电池是其他垃圾”、“受污染织物,如毛巾、浴巾、桌布、床单属于其他垃圾”、“节能灯和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废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几乎每个小记者都回答正确了,大家自豪不已。在“垃圾分类游戏区”,更是把小记者乐翻了天。大家通过“环保大灌篮”、“欢乐套圈圈”、“幸运大转盘”以及“消消乐”等游戏,学到了更多更细的垃圾分类知识。在场的家长们认为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孩子们更易于接受,印象会更深刻。
最后,大家来到二楼的“变废为宝”展示区,浏览了由多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用废弃材料制作的精美手工作品,观看了《发现常州之美·寻常人——全国劳模黄峰》的宣传片。短片记录了黄峰从环卫工到全国劳模的历程,从1996年到现在,黄峰一直在垃圾清运一线工作,他将环卫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就这样任劳任怨一直做了二十几年。每天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他就要上班,当人们放弃休息时,却是他最忙的时候。黄峰的妻子讲到,丈夫黄峰动了小肠手术,回家后第二天就上班了,“环卫工作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的路段必须我自己负责。”黄峰微笑着回答到。黄峰是常州千万环卫工人中的一员,普通,却又不普通,他身上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感染者我们。
今天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小记者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更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方法,还感受到了劳模精神。我们小记者要将学到的垃圾分类方法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比如教室里,把一些废纸张、空瓶等单独存放,倒进可回收垃圾桶,为建设节约型学校,贡献一份力量,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行动者。
(撰稿、摄影:章宏恒;审核:吴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