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常州博物馆的“历史文化陈列”与“少儿自然陈列”展厅改陈竣工,中国龙文化特展又在常博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当然不容错过。10月19日,小记者们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常博,开启神秘的历史探索之旅。
小记者在龙文化特展中分别参观了聚焦龙的起源的“龙腾华夏”、讲述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长河中,龙文化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变迁的“龙行千载”和记录了龙与常州渊源的“龙城常州”三个单元。
在“龙腾华夏”单元,讲解员给小记者介绍了新石器时代有关龙形象的器物、纹饰。大家看到了C形龙、玉猪龙、龙首纹玉饰以及双龙环形玉佩等。这个时候的龙形象比较简洁、抽象。在“龙行千载”单元,小记者们观赏到了商代的龙行玉佩、饰有龙纹的青铜器等,这个时期的龙的形象日益清晰饱满。到了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皇权的象征。大家在和讲解员的互动中,看出了出廓玉璧中“宜子孙”三个字,龙纹更加精美。从宋代开始,龙越来越接近今天看到的龙形象,所谓的“三停九似”就是说龙的形象趋于统一并臻于完善。到了明清时代,龙纹出现在皇帝使用的各种器物上,成为皇权的专属装饰图案及象征符号。大家在讲解员的提问中数出龙袍中有九条龙,所以说皇帝是九五之尊。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抽象符号到趋于完善,从受众广泛到尊贵特权,龙文化对中华民族影响至深。在“龙城常州”单元,小记者知道了“龙城”来源的传说和真实由来。常州城内众多与龙有关的地名及老常州的风俗,也反映了“龙”文化对“龙城”生活的渗透。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看到了“龙虎塘”名字的由来。龙虎塘原名龙窟荡,相传藻江河经此处有一深潭,大旱不枯,荡因此得名龙窟,其中“虎”字由窟字讹传而来。小记者们不约而同地感到来得真值,真是不虚此行。
参观完龙文化特展后,小记者们相继参观了“龙腾中吴——历史文化陈列馆”和“神奇的自然 美丽的家园——自然资源陈列馆”。此次场馆提升后,历史文化陈列馆的地域特色更加鲜明,比如一些历史名人的看板更加集中,设计更加精心,大家浏览后,对家乡的英才人杰印象更加深刻。少儿自然陈列馆的增设了许多互动设施。动物大场景中的AR观景仪和人兽大比拼游戏,吸引了小记者们,大家争相体验把玩。这样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加激发起小记者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此次常博行,小记者们纷纷表示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探索自然的兴趣。
(图、文:章宏恒;审核:吴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