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常州市小学科学第二次教研活动在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开展,本次活动以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的吴银娟老师和清英外国语小学的田远飞老师分别执教三年级和四年级科学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验类课型”在中年级科学课中的实施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深入认真的研究。
吴银娟老师执教了一节三年级新教材《认识水平面》,她以播放倾斜屋视频为导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水平现象。学生通过进行玩瓶子的有趣活动,观察水平面静止后的现象,探究水平的奥秘,教师从而引出一种新奇的工具——空气泡水平仪,并详细指导学生操作方法。本节课中,课堂联系生活,力图探索如何在思维中进行实验,构建思维后的实验,实验过程要求明确,实验结果具有高效高质,吴教师指导到位,对课堂把控张弛有度,对学生的评价语丰富,不失为一节成功的“有味道”的科学课。
第二课是由田远飞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科学《牙齿遇到酸》,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用一张喝汽水的图片成功地勾起了学生研究的兴趣。田老师指导学生使用与牙釉质成分相近的羟基磷酸钙粉末,进行牙釉质与可乐的反应,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出破坏牙釉质的“元凶”。本课分为两个板块,一是牙釉质与各种汽水的比较实验;二是探究保护牙釉质的方法。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观察来进行,突破五大基本要素,明确对象,创造条件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表现可圈可点,用亲和的态度和生动的语言感染每一位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缜密,结构有层次有深度,最后的拓展使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
两节课获得了常州市小学科学教练员瞿晓峰老师的高度评价,瞿老师认为两位老师不仅是给学生上了两节精彩的科学课,更是给台下听课老师上了堂很好的示范课,达到了分享科学课堂,启迪教学智慧,立足自主探究和培育科学素养的目的。结合探究主题,两节课生动有序,科学器材有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精练指向明确,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相辅相成。
通过此次市教研活动的观摩学习,科学老师不仅对科学课教学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为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积累了经验,同时也锤炼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相信每位科学老师都有所收获,都能学以致用。
(撰写:段菲 摄影:段菲 审核:武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