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弘雅家长>>家教优文>>文章内容
教育,终将走向专业化
读《家长必读》高年级分册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静娟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这句话适用于学校教学,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由于职业的关系,一直以来对于教育理念的践行始终走在意识的前头。面对自己的孩子,我时常自问:对于她,我了解多少?这个阶段的她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无法从我不算丰富的教学经验中找寻到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系。对于她的教育始终是日新月异的。

很有幸拜读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这本书,8个章节涵盖了身心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每一章节结合各自的主题,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逻辑线进行了精道的阐述,读来似曾相识,又有些许新的顿悟。

1、以身示范,增强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因此,家长的以身示范很重要。书中谈及的责任感建立、体锻意识的萌发等,都需要家长有此类意识,并付诸于行动,以此影响孩子的言行。正如书中所说,“负责,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观念。”作为家长,我们要对孩子负责,对我们施以的教育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自省教育言行,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进一步完善教育行为,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

2、大胆放手,促其自主。

成人的照料过度导致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容易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而对于学生时代的他们来说这是必将导致其遇到障碍,会使得麻烦不断;更重要的是孩子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影响自身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做“只有一只手”的母亲,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必须做傻乎乎的妈妈,让孩子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必须做会“示弱”的家长,让孩子大胆展示、自信表现……

3智慧沟通,良师益友

很喜欢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这首诗,全诗通篇都在强调“孩子不是谁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对事物的评判。我们是他们的合作者、帮助者和见证者,仅此而已。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做好“亲子沟通”了。因为理解,我们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因为理解,我们会欣赏孩子的行为,因为理解,我们会等待孩子的改变。书中说到的“亲子沟通四部曲”,我觉得很是实用: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产生共鸣(让孩子感受认同)——引导孩子思考(引导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建立自信)。

    4鼓励实践,积累经验。

社会是一个实践场,孩子需要去走一走。个人认为,学校教育最终是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的人。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他多途经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正确的社会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必将成为他终生受益的宝贵经验。

我们知道,教育讲求教学相长,家庭教育也可以追求这样一个状态。在教育的路上我们和孩子同行,教育的过程既是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以期走得更久远、更稳健,实现家庭教育的专业化。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五1班万怡轩妈妈    黄燕

                获新北区《家长必读》征文二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