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地一片金黄。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数学学科研究室,开展了一次别具风味的教研活动,在这场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站在研究的最中央,人人经历,同生共长。
集体备课怎么备?
老师们喜欢怎样的集体备课?
怎样开展基于学科组实际,校本化实施集体备课?
欢迎大家来围观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组的集体备课。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组,青年教师居多。如何基于数学学科组现状开展教材专业化解读?如何让每一位老师在集体备课中有生长?数学组的老师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图形的认识”,以本册教材中教学内容为主线,从教材的编排结构、练习层次等两方面进行梳理。老师们集思广益,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按几个层次梳理?按怎样的维度梳理?如何厘清知识结构?老师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
随后,每个年级组基于各自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知识结构,脉络清晰,有条有理;练习层次更是丰富,有的分为操作型练习和综合型练习,有的分为概念辨析类和动手操作类……每位老师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这是一场没有提前告知的头脑风暴,老师和组内成员们现场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怎样的集备大家喜欢,答案在这里!
活动后,荆亚琴主任和蔡芬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引领。她们指出这样一次全员参与的教材解读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解读过程中老师们关注到了每个知识的前延后续,这样主题式的研究形式能更好地助推我们的思考。
教材研读是教师备好课的基础,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加强对教材进行专业化解读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只有提升教师对教材的专业化解读能力,才能进一步丰富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理解;才能进一步展开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才能让教师教学有底气。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执着前行。
(撰稿:章叶 摄影:章叶 审核:何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