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发展目标达成 (语言精练) | 1.依托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提升教研质量,加速教研组中青年教师的发展。 (教研组团队协作能力强,分工合理,人人有岗,责任心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认真,积极要求上进,万婧、张洁区评优课二、三等奖,万婧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 2. 以读写结合类教学、班报讲评等研究为载体,构建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 万婧老师执教《青山不老》,组内研讨氛围浓。 3.加强课内外教与学的研究,把握年段特点,依托月质量调研、专项素养考核、有效练习设计等在日常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每次的月质量调研积极准备,班级之间差距正在缩小。朗读、阅读、作文、班报等学科专项素养重点培养。) |
有效策略提炼(具体亮点事件) (1.每项工作先用一句话或一个标题提炼。再围绕“做了什么、怎么做以及效果或成果”来写,不要展开,语言精练,每项工作不超过150字。
2.每项工作请提供至少一张照片,并以亮点工作的标题给照片重命名。) | 五冬六夏,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师者可以为师矣,必先从一心而始终,严谨治学,务实科研。纵观六语团队上下一心,秉持“求实、求效、求新”之工作原则,发挥团结互助精神以促“重书香,爱交流、勤实践、务提高”之教研特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一、课程建设:综合融通扣时代脉搏 红色经典育追梦少年(期初课程) 期初课程我们整合了暑假生活和部编版教材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环境,我们开展了序列活动。学生搜集了爱国人物故事、积累了爱国诗句,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手抄报,活动中我们融合了语文、班队、综合等多个学科,将育人价值最大化。 文学经典润语文素养(校本课程) 之前的校本课程是结合苏教版教材整理汇编的,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合部编版教材,如名著阅读和影视欣赏,而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的学习,所以校本课上我们增加了小古文的学习。《少年王勃》《孔子行泰山侧》《揠苗助长》等,这些故事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记诵积累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为中学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复习梳理促关键能力(期末复习) 学期末,我们又分工进行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整理,如对每单元知识点、易错字、多音字、形近字、带点字解释、本册书中人、物特点大搜罗、必背课文内容填空等都进行了分类整理,另外阅读短文练习、综合练习卷也整理了几份,形成了一整套复习资料,既为本学期期末复习作了充分准备,也为以后的六年级教学作储备。
二、教师发展:共学相长厚教学底蕴 理论学习优教师底蕴 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新基础教育”的实验理念和“新课标”中对本年段的要求,并将学习的理念与日常实践相结合,进行反思式的理论学习,积极撰写阅读心得。每天我们都会抽出时间进行“每日一议”,我们会把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也会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复习期间,每当遇到练习中的难点无论都晚、甚至休息日只要群里有人提出,我们都会积极研讨。理论的学习丰厚了教师的底蕴,而实践中的思考这让我们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 教材解读优教学技能 我们制订详细的集体备课计划,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教材重组、教材的二度开发,集体备课做到定人、定点、定主题,形成机制。我们每周的微备课时间为每周二上午第一节,教研组的每位老师轮流进行单元备课的主讲,前几次是骨干教师的示范,后两次是青年教师主讲,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互动,提升集体备课的实效。重点研讨了:期初课程、学生的预习、学生课堂笔记、写人记事类课型教学、班报讲评教学、作业设计、试卷讲评等。 正是这样扎实的研究,在校“解题能力和教学设计”比赛中,年级组五人获得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万婧和张洁老师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了区“评优课”比赛,分获二、三等奖。 反复磨课优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们申报了两节校级课,但后来学校活动冲掉了,但我们还是利用市调研和区督导的契机进行了组内的日常研讨课。10月份林燕群老师初建《在夏日里成长》,张洁老师重建。12月份杨楹、费菊媛分别初建《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万婧和林张洁进行了重建。每次活动做实研讨课的过程管理,加强“前移性”研究,利用集体备课等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初建;扎实“后续性”研究,进行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重建。 11月万婧老师参加区“评优课”比赛,前一天下午我们得知比赛的内容就和许校长一起帮她备课,在市教研员朱洁茹老师来之前我们基本形成了初稿。在朱老师梳理好教案后,我们帮着做板贴、做课件,分工合作,最终万婧老师获得“区评优课二等奖”。
二、学生成长:丰盈活动促生长拔节 经纬有序呈教学常规(作文教学) 学期初,我们将本册书上的习作进行了梳理,将习作分为四大类:人物类、活动类、应用类、想象类。为了丰富习作内容,本学期开展了丰富的活动:穿越A4纸、夹弹珠、集体跳长绳、车轮滚滚、包饺子、包春卷、做雪媚娘等等,让学生有话可写,写出自己的体验。每次的习作都有主题,在活动中发现育人的价值,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习作指导有侧重点:开头结尾的指导、拟题的指导、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文章构思……习作后的讲评指导,努力做到每个学生逐一过关。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发现亮点、问题和“训练点”。讲评时做好三件事:欣赏、挑刺、训练。讲评后让学生对一稿进行修改,形成二稿,打成电子稿,老师再批阅,学生再修改,形成三稿,有的作文水平不高的同学甚至会有第四稿、五稿等,每篇每人逐一过关,分别贴于作文本上,形成对比,学生就能鲜明地看到几稿后作文的变化,成就感强烈,修改的兴趣浓烈。 我们六年级整体推呈班报,我们把学生每周一稿中的佳作编入班报。《晨曦物语》《鸿鹄之声》《蝶舞翩跹》《七彩园地》《绿芽》……每个班的班报都各具特色。这份报纸成了我们学生快乐阅读、快乐写作、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生成果颇丰,在区作文竞赛、家校联本儿童诗儿童画均有获奖;儿童诗在省级刊物《翠苑》发表,习作在《常州晚报》发表。 多样阅读扬个性风采 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本学期我们共读了《时文选粹》《小古文》《童年》等书,我们开展了"每日一读活动":好词三个一解释、好句两个一点评、富有哲理话一句。每天课前,四人小组先交流,再抽一学习组全班交流,既提供了互相交流、彼此学习的机会,又锻炼了能力。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后,同学们绘制了人物关系图和小报,理清了书中的人物关系,对人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阅读的思维品质。 硬笔书法激向美情趣 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聊聊书法”,我们先让学生搜集了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代表作以及他们的小故事,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课堂上组织介绍分享,提升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欣赏了书法家的作品后,让学生临摹一幅书法作品,并进行评奖,激发了学生书法创作的兴趣。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门外可能有寒风有荆棘,但更有星光下的原野。2020年,我们唯有只争朝夕,方能不负韶华。
|
新学期教研组发展设想 (语言精练) |
1.课型研究 作文教学、班报讲评如何突破已有课型。 2.学生 学生基本素养的提升:重点是阅读、习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教师成长 尝试更多的课型教学、论文撰写、尤其是课题研究。 4.教研组文化 如何形成有鲜明年段特色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文化?
|
感动校园事迹 (几句话提炼,不做展开,申报感动校园团队写事迹时再展开) | 师者可以为师矣,必先从一心而始终,严谨治学,务实科研。纵观六语团队上下一心,秉持“求实、求效、求新”之工作原则,发挥团结互助精神以促 “重书香,爱交流、勤实践、务提高”之教研特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
栏目列表
五冬六夏,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20-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佳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