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弘雅课程>>语文学科课程>>文章内容
风雨同行,不忘初心,知难而进,不断求索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20-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佳

我们二实小是一个刚刚一百多天的初生婴儿,四语教研团队的6名成员在这短短一百多天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了一家人。我们是全校新教师比例最高的团队,同时每一位成员都是岗位新人。我作为教研组长,同时还担任语文学科组的责任人,对我自身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幸运的是,教研组6位教师人人都很能干,有极强的合作力、学习力和执行力。每一位成员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学习勤劳肯干。在组内,我们不仅彼此信任,有很好的情谊,我们还有健全的教研机制,人人参与教研组建设,合理分工。以上就是我们的团队文化。我总结的题目是……

 

我总结的总体思路是从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两方面入手,从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教学研讨三方面的策略讲教师发展的隐性和显性成果。从……阐述学生发展的成果。

 

一、教师发展

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各级各类比赛和评选中,组员们积极参与,全情投入,在成事中成人。

(一)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重要性,教师树立课程理念重要性】校本课程

1.期初课程,精心规划

经过期初商讨,我们确定了“推荐一个好地方”系列的期初课程。

学同类写景文的写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进行“祖国一景”的主题习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主备人负责提供教案和课件,再由指定的老师结合大家的想法完成教学反思。整个年级组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有计划、有主题、有反思。总之,大家都是精心准备期初课程,学生们也在这种轻松也详尽的教学活动中度过了第一周这个过渡期。这些都以电子稿的形式留下资料,以备后用。

2.校本课程,有序推进

(1)程杨老师担任创作诗校本课程的指导教师。开学前,程杨老师就和外聘的施老师都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并开发了创作诗校本课程——古诗词的发展历程、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小令中调和长调的特点及十六字令的创作、五绝古诗的欣赏及创作等系列课程。并在12月进行了校级的创作诗交流分享。

(2)朱柯侠、陈莉老师担任古文赏析校本课程的指导老师,秉承着与部编版教材实施相辅相成的原则,两位教师研读教材中文言文的纵向排列,依据学情,通过多种形式的古文朗读、比赛,调动学生对学习古文的热情。本学期,学生共学习了20篇文言文,能够熟练背诵的共10篇左右。目前此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了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评价策略。

(二)课题研究

2019年12月,许华章校长和徐佳老师共同主持的“少儿国学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通过了中期评估,被批准立项为常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从2018年8月课题备案以来,课题组12位成员围绕课题深入研究,积极实践,于2019年3月进行了开题论证,理论和实践成果斐然。

徐佳老师的论文《“少儿蒙学”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古诗文教学如何在“听读说写”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学》获十四届蓝天杯论文二等奖。

程杨老师也参与了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的撰写。并进行了5次少儿国学校本课程的讲座。

(三)教学研讨

我们年级组今年新进了三位新教师,学校也为他们配备了负责的师傅。他们认真好学,听一节课上一节课,师傅的课堂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认真备课,学习上课,从陌生到逐步上手,都花了不少心血。

(1)外出学习掌握学科教研新动态

新学期,4年级全面使用部编版新教材,对于新教材的整体年段目标的把握、单元整体的序列推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要素,老师们都是第一次尝试。面对这样的现状,除了认真参加期初时的教材培训,积极参加市级四年级的新教材市级培训,对于语文新教材顶层的理论素养等的提升,程杨、朱柯侠、常燕楠老师参加了海南、杭州等地举办的各类新教材高位的活动。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对如何用好新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三位老师的学习所获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辐射,呵护底蕴从每一次的学习与研讨中开始。

(2)教学实践增进教育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日常教学中,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除了每周的微备课,深入贯彻“每日一议”制度,不论是吃饭,还是课间照面都会交流教学问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将自己课前课后的思考、困惑和组员探讨,这种时时教研已是常态

教研课始终围绕部编版新教材,深入进行教材解读,并进行课堂实践,紧紧围绕“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研究主题,结合学情,加强对学生阅读、习作的专项学习。在具体的课例研讨中更加明晰语文要素在课堂推进中的实施路径。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大家先坐下来一起对教材进行纵横双线的解读,研讨读写融合的教学点。在对教学目标有了共识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6位教师经常开放自己的课堂。

表1:组内研究课情况记录表

姓名

研究课内容

时间

研究范围

听课人数

朱柯侠

《走月亮》

9.9

组内

3

陈莉

《繁星》

9.16

组内

2

常燕楠

《普罗米修斯》

10.17

组内

3

陈莉

《精卫填海》

10.21

组内

2

朱柯侠

《普罗米修斯》

10.21

组内

3

常燕楠

《女娲补天》

10.28

组内

3

程杨

《牛和鹅》

11.19

组内

2

徐佳

《陀螺》

11.26

组内

2

徐佳

《古诗三首》

12.2

组内

2

程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5

组内

2

徐佳

《梅兰芳蓄须》

12.10

组内

2

朱柯侠

《王戎不取道旁李》

12.12

组内

2

程杨

《王戎不取道旁李》

12.16

组内

2

表2:校内研究课情况记录表

姓名

研究课内容

时间

研究范围

听课人数

程杨

《走月亮》

9.12

校内

38

徐佳

《精卫填海》

10.23

校内

18

朱柯侠

《普罗米修斯》

10.23

校内

18

 

其中,程杨执教的《走月亮》获朱洁如老师的点赞好评,朱老师充分肯定了程杨老师良好的专业素养;肯定了程老师依托文本所选择“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以及我校四语教研组在向读学写阅读资源的开发和价值的挖掘过程中反复思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研究态度。

在10月常州市教科院督导调研中,徐佳执教《精卫填海》获好评,被评为一等奖

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我们初步形成了文言文和神话类课文两类课型的教学范式,建立了比较好的教案和课件资源库,以供老师们今后的使用和重建。

无论是课程建设、课题研究还是教学研讨,我们组始终坚持骨干教师勇担当、重示范,年轻教师敢实践、重自觉的发展样态,以个人研究推动整个教研组的研究,以个人的发展促整个教研组的发展。

 

在校级“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的比赛中,徐佳老师获一等奖,程杨、常燕楠老师获二等奖,陈莉、朱柯侠获三等奖。

不得不提,三位新教师的手写备课字迹工整、板块清晰,二度设计重点突出,教学后反思详细,有亮点有不足。细节见证态度。手写备课如此认真,可见三位新老师对待教学工作也是十分用心的。

正是在这样一个奋进的团队中,徐佳教师也才取得了新北区骨干教师的称号,并加入曹燕名教师工作室。

 

二、学生成长

(一)依托月调研机制促学科素养达标

重组班级学生的书写情况良莠不齐,整班朗读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我们依托月质量调研,分别对学生的书写和朗读进行阶段性检测。

本学期期初,我们教研组一起梳理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在充分了解了重组班级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月质量调研的考核内容。9月整班朗读,10月写字调研。组内6人合理分工、互相配合,有序推进调研活动,追求“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境界。

朗读:9月的朗读调研,我们相继走进了6个班级,经过1个月的训练,班级的整班朗读能做到不拖拉,声音齐,有节奏,有起伏。

写字:10月份的写字调研,对各个班级内C/D两级的学生建立档案,重点关注。

(二)重指导和实践达关键能力提升

1.阅读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关键能力,国外的多项写作教学实验表明,多读比多写更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1)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本学期,我们着眼课外阅读,就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进行了长程的设计,重点指导一本书如何阅读,【举例】以一本带多本,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策略,有记录,有收获。班班有读。1班、3班阅读了《三国演义》,2班阅读了《长袜子皮皮》,4班读《亲爱的汉修先生》,5班读《做狮子好难》,6班读《超听侠》。

扎实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共读打卡、个性化的阅读展示等活动,切实促进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升。

(2)开展丰富的阅读分享活动

创新班本阅读,利用午间开展丰富的阅读分享活动,孩子们阅读的热情渐渐被点燃。

表4:阅读分享活动表

班级

阅读分享活动

四1班

“三国英雄知多少”

“三国故事大比拼”

四2班

“阅读过级测试”

四5班

“《做狮子好难》十宗最”

“做狮子好难·做狮子好帅”思维导图

各班

讲神话故事大PK

讲历史人物故事

读书小报的制作

 

(3)读写融通,落实语文要素

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落实四年级的语文要素,关键能力。提问、批注策略在课外阅读中得以广泛应用。【做狮子好难批注拍照】

四5班在阅读整本书后,进行创意写作。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创意写作拍照】

 

年级组内的阅读书目还进行了图书漂流,好的经验在其他班级进行了辐射。

 

2.习作

教材中的八篇习作,篇篇有指导,活动类作文重视学生的体验,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有独特体验,写作时才做到“我手写我心”。比如观察日记,让学生先做连续的观察笔记,再整理成文;记一次游戏,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体验真正发生。

在校区市级的作文竞赛中,周馨获市作文竞赛一等奖。四(4)徐佳琪、四(3)蒋雨瑶、四(6)陈舒泽获校一等奖,四(1)周锦儿、四(5)刘亦清获校二等奖。

 

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我们的策略是重点突破,扎实日常。听、说、朗读的基本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长程关注,阅读和习作两大关键能力重点突破。

 

三、在“新”中展望——未来可期

整个一个学期,无论是教师发展还是学生发展上,我们都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作为一个全部都是新岗位的团队,仍有很多缺憾。我们对新学期教研组的发展有如下展望:

1.课型研究

(1)依托新教材,在期初就确定所要研究的课型,人人参与初建——重建——再建,丰富课型资源库。

(2)开展微课题研究,将实践及时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实现教育实践资源价值最大化。

2.教师成长

(1)教研组各位老师在学科方面的案例、论文太少,各位老师能积极反思,总结归纳,形成文稿,争取下学期有更多的文章发表获奖。

(2)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提升思维品质。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科研队伍。

3.学生成长

(1)课外阅读继续研究和推进,丰富阅读交流形式,促进学生的阅读。

(2)借鉴其他年级的习作策略,重视学生习作的发表。利用“班报讲评”和“小记者”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内需。

总之,一学期的研究和工作是忙碌而充实的,我们看到了研究的成效——教师的改变和学生的成长。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这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所在。我们期待也相信,新的学期、新的平台,我们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改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