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带给我们教育人诸多的思考,特别是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学媒介的变革,成为了当下非常迫切的问题,所以今天我把交流的题目定位“赋能增效 以学为教 改革突破”。
一、现状分析
1、组员情况分析
优势 分析 | 五语团队的六位老师,分布在三个梯队中,除了新教师刘芹老师以外,其余的五位老师都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我们的许校长是我们团队的领头羊,可以给我们指点迷津;黄莺老师年轻好学,在多次比赛中斩获殊荣;刘芹老师经过半年的岗位锻炼,也已经初步适应了这份工作,而且她是研究生学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我们组已经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教研机制和分工机制,做到人人有岗,人人参与,人人锻炼。 |
问题 剖析 | 1、作为一名教研组长,已能较为合理地分配好教研组的各项任务,但是主动规划和实施研究的的能力还不够强。教研组活动的整体策划、分层推进、教研组研究专题不鲜明。(个性) 2、①理论素养、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独立备课、评课、反思的能力有待提高。新教师要学会带着学习、带着思考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能积极参与到研讨活动中来。(共性) ②教师发展的内生力还不够强,对教学的整体策划、育人价值的挖掘和转化能力还有待加强。(共性) |
2、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优势 分析 | 经过上学期的摸索和实践,对新教材的编写要求、育人价值等方面逐渐了解并清晰(理论学习);我们对数字化教学、读写结合类课型有了初步的研究与积淀(课型研究);以阅读类课型和活动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题研究)。 |
问题 剖析 | 对于新教材的整体年段目标的把握、单元整体的序列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落实要进一步熟知,并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对本年级的课型研究和课题研究要加大挖掘的力度与深度,特别是课题研究,目前清晰度还不高,要形成序列化、外显性的成果。 |
二、发展目标:
1、常规工作:细化责任,切实提升工作实效性
2、科研工作:清晰方向,架起阅读与写作之桥
3、教师发展:合力打造,提升青师专业生长力
4、学生发展:专项突破,全面提升素养和能力
三、发展目标的推进策略
1、常规工作:细化责任,切实提升工作实效性
任务分工表
任务 | 具体工作内容 | 领衔责任人 |
一、资源建设(报道) | 1、撰写报道,搜集资料制作研究简报并上传校园网;2、资源库的建设 | 刘芹、钱彬 |
二、日常考核、 质量监控 | 1、月考核资料提醒、检查和反馈;2、月质量调研 | 许华章 |
三、日常研讨 | 1、主持课堂教学研讨;2、组织其他形式研讨 | 周菲、黄莺 |
四、课题研究 提升学生作文评鉴能力的策略研究 | 1、负责课题开题、过程性推进和结题工作。2、过程性资料形成文字稿打包上传校园网。 | 章宏恒、周菲 |
这是我们的任务分工表,分工明确,人人有岗,切实提升工作实效性。
(1)每日一议
每天进行一次教研组非正式性的微型研讨,这学期主要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责任人到每一个老师,主备老师要带领全组教师仔细剖析第二天的课分几大环节,一放什么,二放什么,三放什么,重点关注什么,把三放三收环节细致理清到位,真正保证每天的课堂教学。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菲 | 黄莺 | 钱彬 | 章宏恒 | 刘芹 |
备注:许校负责点拨引领。
(2)集体备课
主备课老师要进行本单元解读,包括知识点、课文框架、重难点、训练要素的梳理,组内成员补充交流共同商定出较为有效的集体备课设计,争取大家的群策群力,提高课堂实效性。
时间 | 活动内容 | 核心要素 | 负责人 |
集体备课1 | 期初课程的安排与落实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 |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周菲 |
集体备课2 | 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
|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 许华章 |
集体备课3 |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 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 基本方法。 | 黄莺 |
集体备课4 |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
|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 钱彬 |
集体备课5 | 第五单元:习作单元 |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 刘芹 |
集体备课6 |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
|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章宏恒 |
集体备课7 | 第七单元:异域风情
| 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 周菲 |
集体备课8 | 第八单元:幽默和风趣 |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 黄莺 |
2、专题研究:清晰方向,架起阅读与写作之桥
“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读写结合类课型是五年级比较成熟的一个课型研究,但也需要一些新的突破。这学期我们将从理论阅读、课型实践和课题研究这三方面扎实推进。
①研究课题:名著阅读教学与提高写作素养的融通研究
②期初课程:结合疫情防控宣传,我们将期初课程与阅读、写作相关联。我们不难发现疫情期间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了可歌可泣的感动个人或者感动事迹。首先,我们会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这些感人的事迹。其次,组织朗读或演讲的方式来颂扬这些人、事。最后将有各班老师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优秀的作品我们形成文集或者班报。
③课型实践:本学期也将着力点放在名著导学与向名著读学写作的指导课型上,由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初建,组内青年教师重建并申报校级研讨课。
④活动设计:我们也会设计丰富多彩的序列化阅读展示交流活动来进一步提高研究实效。比如说结合口语交际开展课本剧表演、名著演讲比赛。结合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的专项研究型学习,学写研究心得与研究报告。
名著阅读教学与提高写作素养的融通研究 | |
具体内容 | 组内分工 |
1.研究计划 | 教研组长 |
2.理论学习、好书推荐、优秀课例研讨等 | 教研组长、黄莺 |
3.经验分享 | 许华章 |
4.课堂教学研讨 | 组内:刘芹初建、周菲初建 钱彬(校级) |
5.作业、活动设计的模型研究 | 章宏恒 |
6.成果集聚(形成案例集、研究小论文、研究简报、微型课题等) | 人人撰写 |
7.研究总结 | 教研组长 |
3、教师发展:合力打造,提升青师专业生长力
1.自主成长和借力助推相结合。
①通过专题型研究和课题、校本教研相结合,从而提升老师的理论素养,提升他们校本教研的能力。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结合个人发展目标,以任务驱动都方式助力有潜质和追求都青年骨干教师全面发展。
②充分利用名教师成长营、“弘雅杯”教师基本功竞赛、教研组师徒结对等平台促进年轻教师成长。
2、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
①专题阅读,夯实理论素养。本学期我们将重点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上下册)》,《小学语文教学》(会刊)《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对优秀的文章进行阅读、剖析、分享,了解与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动向。
②下水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利用学科教研平台,让一部分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例的方式来呈现自己对于理论的认知和思考。量化“四个一”:执教一节研究课、撰写一篇论文、参与一个课题研究、进行一次读书分享。
4、学生发展:专项突破,全面提升素养和能力
(1)写字
为更好的迎接写字比赛,我们在现阶段的线上导学练习中安排了每周两次的写字专项练习,教师在线批改指导每一位学生。
开学后,老师们每天花十分钟、结合《习字册》讲解写字技巧。全年级统一每周在校练习两次,并交互批改,对写字不过关的同学寻找症结,因地制宜,强化训练。
(2)习作
全组教师将继续研读蒋军晶的《作文九问》、管建刚的《我的作文评改举隅》等理论书籍。以许校长为重心,铺开班报和班级文集的讲评与制作,提高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结合我们年级的研究课程,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写人记事类的作文。
习作教学分工 | ||
写作指导准备 | 学生优秀一稿整理 | |
习作1 | 许华章 | 周菲 |
习作2 | 周菲 | 黄莺 |
习作3 | 黄莺 | 钱彬 |
习作4 | 钱彬 | 刘芹 |
习作5 | 刘芹 | 章宏恒 |
习作6 | 章宏恒 | 黄莺 |
习作7 | 许华章 | 钱彬 |
习作8 | 周菲 | 刘芹 |
(3)阅读
①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重方法指导,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力度,将课标的训练点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而不是搞突击战、题海战。
②课外阅读
A导学与推荐:
a线上导学:开展经典阅读,以五年级下册重点推荐书目四大名著为载体,特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青少版这两本书,通过教师导读、亲子共读、线上PK赛、朗读者等丰富多元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的热情,促进深度阅读。
b晨读积累:《童声古韵》《小古文》《中小学必背古诗80首》(飞花令的PK赛、诗意文化节来反馈检测)
c推荐积累:共读四大名著(见表),其次我们将组织每班每月至少走进一次图书馆,丰富班级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量。
B评价与反馈:
a利用午间微课的时间开展阅读分享、好书推荐、朗读者、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b利用周五的午间课程我们将集中进行整本书的导读(《红楼梦》)、指导做读书研究报告(红楼梦中的汉文化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研究、红楼梦中的传统礼仪)。
共读书目的分工与指导
共读书目 | 导读教师 | 共读形式 | 考核内容 | 考核形式 |
《三国演义》 | 黄莺 | 导读微视频 | 人物形象 | 阅读PK赛 |
《水浒传》 | 钱彬 | 亲子阅读 | 人物形象 | 人物卡片 |
《西游记》 | 章宏恒 | 阅读摘抄 | 经典片段 | 课本剧 |
《红楼梦》 | 刘芹 | 阅读打卡 | 经典片段 | 朗读者(思维导图、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