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研训简报(2)|荆亚琴工作室活动:注重教材解读,促进教师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妍

徜徉在五月的阳光下,微风挟裹着泥土的芬芳,散发出浓浓的春的气息。5月7日下午,荆亚琴工作室成员联合新北区各小学数学教师齐聚腾讯会议平台,在荆亚琴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以“基于教材专业化解读视野下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的活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及学生学习的载体。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读懂教材就要从教材的专业化解读开始。接下来小河中心小学的五位老师精心准备,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教材解读。

邢娟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邢老师从编排结构、内涵实质、学习难点和教学思考这四方面展开,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突出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图形的“辨别”体会平面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吴梦节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吴老师主要梳理了教材的编排体系,横向对比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三个版本的教材,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图形的特征。如通过指一指、描一描从物体表面抽象出角的图形,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角的各部分名称,同时借助活动角初步体验角的大小。

罗香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罗老师从四个层次进行解读,深入浅出,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推理过程;增加回顾反思,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

谢芳烨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谢老师梳理了教材的内容结构,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深入分析教材。主动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特点,通过动手研究进行抽象概括,借助多样化地呈现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关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动手操作,寻找适宜的教学策略。

高亚波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高老师从编排结构、内涵实质、学习难点和教学思考四个方面来解读本课时教材,不仅巧妙地解读了该课时的教学内容,还适时为学生介绍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圆的应用价值,将数学回归于生活。

活动的最后,荆亚琴主任针对各位老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材解读进行了点评,给予了肯定和详细的建议。荆主任通过两个案例告诉老师们为什么要开展教材解读以及怎样开展教材解读,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思考:我们所教学的内容,属于哪一类?这一类内容,它的数学价值在什么地方?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哪一类知识内容中?这一类知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哪些数学思想?

如果说课程标准是“罗马”,那么教材就是“道路”,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了,教材才有可能被用好、用实,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顺畅的到达“目的地”。相信老师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真正做到“专业化”解读教材!

撰稿:林浩  审核:王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