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 “遇见”的过程:有缘的人,平常的事,美丽的景,朴素的物……”珍惜每一次遇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不断拔节、生长。
5月22日下午,龙二小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会议室,共同参加了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研究暨“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在线教研活动。
云上观课,同思共长
本次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开展研究。全体教师先后观看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选择》。看似不同的教学内容,三位老师都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准确把握住学生的现实起点与知识的逻辑起点。在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方法;体会策略对解决问题的意义。
专家引领,聚力前行
江苏省特级教师苏瑜老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谈了自己的想法。苏特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给在场的老师们以更为深入的反思。如何理解这3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框架?尤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应重在帮助学生形成运用策略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应从“具体的问题解决”转向“策略选择、应用”。
随后,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院长在点评时,提出:教师首先要有类知识的长程意识。当我们把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就能清楚地把握每一段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跳出具体的课,思考这一类知识在教材中的编排编写体系结构,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产生策略的需求;其次,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中,明晰运用策略的方法与步骤;第三,让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运用策略,学会灵活运用策略,最后让学生在新情境中自觉调用策略,从而进一步内化与掌握策略。苏教版教材中,既有以单元呈现的专题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还有蕴伏在其他教学内容如计算教学中的解决问题,它的“一般步骤”又是什么?即老师在教学时,要思考如何合理规划好这一类课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合理设计。
现场研讨,精进不休
线上活动结束,数学学科组老师们对听课学习过程中生发的思考开展了现场研讨:
何玲洁老师:策略学习的关键是“悟”,教学时应多问几个“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多引导学生从策略上去思考问题。提供充分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反省中形成学习策略,提升数学能力。
杨伟校长: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前期学习经验的迁移,学生更多地会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从条件出发,什么时候从问题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从条件出发,更多地是一种顺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则是逆向思维居多。我们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列表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策略。
蔡芬主任: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表征,我非常同意杨校长的,让孩子去画一画,列列表,这样能初步把握从条件想起的共同特点,并能把这一策略推广到一般问题的解决。“从条件想起”其本质是有选择地提取需要的条件,根据条件间内在的联系,确定适当的运算方法,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是载体,承载着学生对策略选择的意识的培养,承载着学生灵活选择策略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跳过具体的解决问题,发现这一类课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云上教研,教学相长。这样基于主题的在线专题教研,老师们在观中悟、辨中思,不断拔节、生长。
(撰写 :何玲洁 摄像 :王 妍 审核 : 荆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