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新北区小学数学教学荆亚琴优秀教师培育室的全体成员,齐聚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第2次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的主题是“培育室成员三年发展规划思考”。
牵手,我为何而来——明晰自我,规划未来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因为共同的理想,相聚到了一起。活动伊始,小伙伴们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对话交流中,成员们进一步清晰“我”为何而来,我将去往哪里。
在听完每一位成员的讲述后,荆老师指出: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充满激情,对发展目标充满期待。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智慧源,互相分享,共同研究,为彼此打开一扇智慧之窗,相信未来三年,我们一定会开启一段美好的研究之旅。当然,在这过程中,每一位老师还要处理好“旧我”与“新我”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在过程中,老师们要及时吸纳,形成自己的思考,这样才会成长地更快!同时,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们要努力形成两个意识:研究意识和不怕挫折的意识。研究意识,帮助我们确定研究方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迷茫!不怕挫折,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更上一层楼!
基于以上思考,成员们对未来三年的成长进行了思考,郑重地写在了培育室协议中。荆老师与成员们共同签订培育室培养协议。
选题,我来做什么——思考方向,成事成人
培育室,为大家提供了更高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成员们能够得到领衔人更多的引领和指导。荆老师结合培育室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从选题和实施等方面阐述了培育室的研究方向。
成员们根据培育室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如何确定选题,荆老师结合教学实例,向大家介绍了对研究课题的思考。相信,每一位成员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目标。在后续的研究实践中,老师们一定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与实践。通过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提升。
教学研究,不是一个人的行为。我们要努力依托团队实现自我发展。每一位成员的背后,不论是校级研究团队还是培育室研究团队,一定会给予双向滋养;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在研究内容上,与成员所在校的研究课题相结合;在研究形式上,与成员所在校的校本教研相结合;在研究品质上,与成员研究兴趣和个性特长相结合。最终做到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
如果说,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点星,那么聚起来就是一团火。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为了共同的愿望,我们——出发!
思考,我该怎么做——成员感想,我思我行
常州市香槟湖小学 殷巧娟
时隔几日,我们培育室的小伙伴们又一次见面了。领衔人荆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培育室的研究方向与思考,我思考着这三年,可以做什么,又可以怎么做?
三年时间可长可短,正如荆老师所说:如果仅仅想着上几节研究课,跟着后面做做课题,三年下来仅仅只是量的改变,却很难有质的突破。这句话其实也戳到了我的痛点,以前的三年,我并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和反思,曾经对自己说,要坚持一周一次的案例分析,哪怕点滴反思也行,结果却没有坚持下来。等到写论文时总是觉得很空洞,其实这一切都是没有静下心来阅读、反思和及时记录。这三年我一定要好好弥补以往的缺失,多读书、多反思、勤动笔。荆老师推荐的书可以带着思考阅读起来,每周的案例分析也需要及时记录下来。
一下午的学习和培训,让我更明晰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读懂教材,上出有常州特色的数学课,同时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未来三年,我一定静下心来,潜心做研究,努力成为一位科研型教师。
常州市小河中心小学 钱绍军
6月24日,优秀教师培育室活动再次开启。活动开始,我首先认识了未来三年将在一起努力奋斗的伙伴们,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这个团队闪耀出的光芒,一定会让通往未来的道路充满阳光与快乐。
就像荆老师所说,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宝库,都是一本教材,是一个智慧源,每一位都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期待,在这里贡献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他人的智慧,我们将一起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收拾行装再出发。
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与过去不一样,与过去相比,可能会更忙碌些,但同样,一定会比过去更丰富,比过去更快成长。活动中荆老师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进一步清晰我们是来做什么的,并指导我们该怎样做。让每一位老师在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以实践锻炼自我,以研究提升自我,再以更好的自己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与研究的双向驱动来推动我们的个人发展。未来三年让我们怀揣希望,继续前进!
常州市河海实验小学 钱琦
6.24下午,培育室的成员相聚在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第二次培训。活动伊始,培育室的每一位小伙伴们进行了自我介绍。简短的话语中,每位成员都表达了自己加入培育室的初衷及成长目标。相信接下来的三年,大家定会在研究与实践中共同成长。
回想自己过去的四年中,虽然也有要自我专业成长的意识,但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只是凭着热情,自发式的成长,导致发展盲目、进展缓慢。正如荆老师所说,有时需要给自己适当“加压”,才能真正地化压力为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努力,例如每周记录一篇简短的案例,每年写上1-2篇案例或论文,同时多阅读专业书籍,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研究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撰稿 | 韦小露
摄影 | 陆 静
审核 | 荆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