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龙虎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教师暑期培训在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报告厅如期开展。此次培训邀请到了南师大教科院吴永军教授,他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国内外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向,给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
当前国内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向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教学(学习)模式自主建构化。有效处理“学”与“教”的关系,凸显出“学”,前提是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吴教授讲座内容十分充实,充分列举了国内外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他从价值取向的人本化与能力化、教学模式自主建构、深度学习常态化、学习时空灵活化四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
一、价值取向的人本化与能力化
以人为本不仅要表现在最终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这些比较抽象的表述上,还应该更加具体体现在: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一切合理需求,尤其是最大程度地支持学生学习,促进其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
二、教学(学习)模式自主建构化
教学(学习)模式自主建构化的第一件事是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启发式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独立思考意味着自主学习,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创新思维意味着获得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才算是好的教育问题。当前美国流行的“项目式学习”,就是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形式。
三、深度学习常态化
深度学习是本世纪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目前在西方国家已成趋势,是教学的一种常态化现象。前述项目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都是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深度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是促进学生真正深入理解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关注深度思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设计有效的问题尤其重要。
四、学习时空灵活化
没有时间就没有教育,没有空间也没有教育。教室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世界,它更是一个社会场域,一个具有教育意蕴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对环境的布置和装饰,对空间的利用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教室也是资源室,一切学习资源都可以在教室里找到,美国学校把许多具有指导性、指示性的要求布置在教室墙壁上,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与研究。
吴教授高位的理论引领,丰富的案例解说,给每位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可以深入研读吴教授推荐的三本书《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编》,进一步学习与体会精神内核。
撰稿:周菲,摄影:刘芹,审核: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