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弘雅课程>>综合学科课程>>文章内容
多维联动 融合创生 全域推进综合诗意发展
——2020-2021学年综合学科第一学期计划
发布时间:2020-09-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丽

 本学期,综合学科组将在学校“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在学科育人与发展育人的指导下,以深化特色课程推进、深入挖掘与转化学科育人价值为导向,以节点事件、重事件为推行与实施落脚点,以专题深入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研究为突破点,以项目组先行,教研组联动等方式,积极开展多层面立体式研究,在此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研组自能研究,提升综合学科教师的实践智慧,进而提升学生美育、体育以及科创的核心素养

一、现状分析

综合学科共有29名教师:音乐6名,体育10名(一名交流),美术5名,科学5名,信息3名。其中在编(含区备案制) 21名,代课老师9名,其中市区五级梯队6名,占在编教师的20%。是一组比较年轻有活力的新队伍。

 

1、优势:

1)有向突破:上学期,综合组教师专业成长有突破在过去的一学年总,综合组整体呈向上的趋势,在过程中有向突破在教师培养方面,五级梯队有量的提升、各类竞赛彰显教师素养、各种平台吸纳优质资源,呈稳中有序的上升。同时在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教研组文化,形成较好的工作氛围。在过程中突显凝聚的力量,在凝聚中促团队的发展。团队的核心文化有利于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

2)教科研工作有突破上学年,教研课工作有突破,5个教研组形成大小课题6个,通过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在综合学科中形成从技能型教师专项研究型教师的转型的意识与动能,在研究的道路上开启一把成功的钥匙。

3学生培养有序列。在上学期,通过梳理学科关键能力以及改革学业水平评价表的基础上,5个教研组将学生的培养聚焦到日常培养与过程性评价,行成了一定的学生培养规划目标导向与序列性,挖掘学科育人的价值。同时通过多层、多样、多平台的学生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生学科素养,呈百花齐放,各有愠色之态。

2、潜势分析:

1)课程建设:综合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序列性还需加强,要加强在原有的对于年段目标、单元目标的梳理的进一步推进课堂序列的化的有效实施,注重前移后续。在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实施的整合融通方面有欠缺,还需进一步的梳理与融合。学校的特色课程少年硅谷,构建与实施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2)教科研能力:教师在研究方面呈点状的、缺乏研究的深度,理论知识缺乏。各学科研究的主题还需不够聚焦,系列化、长程化做的不到位,点状的研究多过于面上的研究。

3)教师发展:青年教师的发展需做好前期规划,教研组缺乏对教师专业技能、教科研水平有规划的培养。中坚力量的骨干教师还需有重点打造与培养,为高层次人才做好铺垫。

4)学生培养:学生培养的年段目标需有针对性与目标性,根剧学业水平考核年历表,需研究过程性评价与个性评价。

二、发展目标

1、以学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为载体,深入寻求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切入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整体认识学科内容体系,挖掘学科育人价值。以深化特色课程为课程实施突破,融通课程群,系统梳理课程实施内容,同时推进“少年硅谷”课程框架、制定课程纲要与实施方案,创生课程实施。

2、以研究为抓手,优化组内教研方式,提升学科组、教研组长程研究的模式,提升团队研究能力,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3、以学科组为单位,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以各展示、竞赛平台,激发教研组抱团发展意识,形成教研组“孵化器”的作用。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引领下,有梯队、有层次的向发展,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转变为以人的成长

4、以培养“文雅、智慧、坚韧 ”为目标,以学科关键能力、各类竞赛、各项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素养。

三、节点事件

1. 体育、科学基本功大赛。

2. 市区学带、骨干五级梯队评比

3. 区舞蹈大赛、区田径大赛、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

四:具体措施

(一)、传承学校文脉,打造学科文化

在学校“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办学理念下,以综合学科的学科特点为导向,打造“五环一体”的综合学科文化。

  1. 培养学科文化意识

    五环: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         一体:综合学科

    以文化共同体为价值引领,形成学科组共同意识、态度与价值观。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进而生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营造学科制度:

    五环:文化、课程、教研组、教师、学生         一体:综合学科

    建立一个以文化、课程、教研组团队、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一体的学科系统制度,深化学科活动的层面,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课堂质量

    (二)以学科育人价值为引领,化零为整,促课程发展 。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

    在上学期,各科基于学科关键能力进一步梳理学科学段目标。在本学期,各学科以学科育人为核心价值,根据各学科年段发展目标指导建议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深入细化主题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年段目标与基本实施策略。同时依据学校课堂实施关键词“向美、挑战、生长” ,融合学科特点,逐步探索综合学科学科诗意课堂规程的关键词,反哺学科课程建构。

    附表1:

    2、特色课程校本化实施少年硅谷初探

    少年硅谷:人与自然——科创,以学校特色课程“少年硅谷”为导向,通过学习优秀经验与专家对话等方式,能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有初步的探索。同时梳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课程,从点与面的双,推进学校特色课程的推进。

    附表2:

     

    3、社团课程的实施与优化

    在上学期,经两校分设,社团课程面临较大的挑战。但经过一学期的磨合,课程实施在实践过程中优化。本学期仍需在队伍建设与课程实施方面做好前期规划,要优化梯队建设。结合市区级比赛,制定阶段目标与阶段竞赛等方式,促进课程实施成效。(体育、舞蹈阶段目标表格)

    (三)以研究为切入点,深度融合,促学科发展。

    1、以专题研究为抓手,从点状走向整体,提升学科研究能力。

    上学期,各教研组已立项校级课题,本学期,要基于课题研究细化本学期的研究主题,分解到每月以及每周的计划中,形成系列、基于现状问题予以策略解决的、有深度的研究,加强学科内问题的研究方式,提升教师学科研究能力,优化学科建设。努力提升学科组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的转化能力,研究有聚焦。同时围绕研究主题,在学科研究日进行有针对相关的理论学习的安排,共读书目或者读书沙龙。

    附表3:综合学科课题研究项目

    2、 教研方式多维联动,搭建平台,有效保障教研机制。

    本学期,依然行成多维联动的教研方式。延续3+1的教研模式:一每月3次分组教研,一次大组教研。

    分组教研——1+x:围绕主题,行成:(1)理论学习(读书沙龙)、(2)集体备课、(3)课堂教学研究、(4)专题小结为一体的四步序列研究活动。尤其关注理论学习,在教研组内形成章节导读与研讨的学习模式,确定每次导读教师与学习过程,有过程跟踪与

    联合教研活动:推进学科组的学期目标:学期计划、课题研究推进等,同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锻炼青年教师成长团与骨干教师成长团的展示空间,提升教师

    通过有分有合、整体推进的模式,基于学科,行成差异发展,同时行成智慧的碰撞,相互促进的研究共同体。同时将教学研究成果的经验转化到日常课中,形成日常课教学质量的参照系。

     

    附表4:综合组学科教研活动安排表

     

    (四) 结合节点事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激发教师内驱力。

    基于综合学科教师的年龄特点,发展现状,在教师发展方面,进一步推进各梯队、各专能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型、深化。结合学科竞赛、五级梯队评选、各展示平台以及日常课堂等多方平台,推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2. 节点提升:第一通过学科组区级、市级研究课的展示平台,以研究课练兵,基本功打磨,研究论坛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以学科组为单位,着力打造第一梯队教师发展,提升第一梯队教师在学科组的引领、辐射作用,指导学科组青年教师发展。尤其是2020年,骨干、学带的评选,做好学科组与教师个人的系列规划。

    附表5-6:

  3. 梯队抱团:

    (1)雏鹰型:以青蓝工程为纽带,以教研组为成长团,从备课、听课、评课、理论学习、学生常规建立等几方面,逐步培养新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结合常规调研,有针对性的对新教师进行跟踪调研。

    2)成长型:梳理个人成长规划档案袋,为梯队提升、专业提升做准备,查缺补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并能提升研究高度,在教学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形成读后感,辐射日常教学,提升科研能力;在学科组、教研组发挥团队辐射作用,推动团队发展。

    (3)骨干引领型:在教研组内成立课题或参与课题研究,以研究为抓手,提升研究能力,同时引领团队的研究能力;以团队发展为目标,引领和带动学科组、教研组发展。

    附表7:

     

    3、以“项目组”为抓手,培养教师管理能力

    借助项目组的分工与实施,实行两级管理,在教研组内分为6个项目组,由教研组成员承担,让学科组所有的成员参与进教研组的管理与实施中来,在此过程中锻炼教师的能力,促进教师迅速成长,促进教研组与学科组协同发展。

    8::二小综合学科项目组分工表

     

    9:综合大组项目组分工表

     

    (四)以育人为目标,促学生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要继续构建与优化诗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平台,基于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文雅、智慧、坚韧的维度出发,从校本课程、术科社团、学科竞赛、专题活动等方面打造学生“校内活动成长阵地”,通过课程、活动实现育人价值。

    1、扎实日常,促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上学期梳理的学科能级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系统,落实日常培养学科关键的能力的目标。通过每月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阶段性成长,并为学生后续的能力提升进行正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梳理样表+能级考核内容确定+整合评价系统表格

    附表10:音乐学科能级考核样表

     

    2、多元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结合校本课程与社团的培养机制,搭建各省市区级音、体、美、科、信各类竞赛平台,确定目标,形成系列的训练计划,形成赛、训一体化的培养机制,让有专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多元而有个性的诗意学生。

    附表11:综合学科学生竞赛一览表

     

     

    3、聚活动场域,促学生学科素养及校园文化培养

    借助期初科技节、艺术节以及冬季趣味运动会等大型综合校园活动,以育人为目标,培养学生素养,同时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校整个团体的凝聚力。

    附表12:

     

    附录:综合组下学期行事历工作表(后期补充工作内容)

         

     

     

    2020年8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