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着国人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他曾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作用,并要求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代表思念和团圆的佳节——中秋节!在这充满温暖与祝福的节日,二年级家校合璧带着孩子们体验浓浓的中国情,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各班围绕中秋节一个习俗展开研学实践,愿用最好的陪伴和孩子们一起重温节日的温馨,传承民族特色!
和月亮合个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活动前夕,孩子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每天留心观察月亮的变化,感受“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一天文现象。二(8)班更是举行了创意摄影大赛“我和月亮合个影”,与月亮同框,孩子们拍出了一张张充满创意且童趣的美照。
做“中秋”代言人
好听的故事来喽!“嫦娥奔月”的故事视频拉开序幕后,“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经典神话故事也深受青睐。瞧,可爱的卡通人物,生动活泼的情节,大家在通俗易懂的形式中了解了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还有赏月、拜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同学们也在以独特有趣的形式再次深入了解了中秋,知道了中秋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闻桂香许心愿
桂花糕、桂花酒离不开香气四溢的金桂,通过课文《树之歌》的学习,孩子们对于金桂也非常感兴趣,就想闻一闻这醉人的桂花香。二(4)班田老师带孩子们站桂花树下赏金桂,小米粒似的金桂缀满枝头,一簇簇,一串串,香气勾住了孩子们。值得一提的 “折桂”有“夺冠登科”的意思,孩子们带着心愿折上一支,希望如愿以偿都做自己心中的“冠军”。
中秋小灯暖人心
二3、二4、二5、二6和二7班家委在班上组织开展了巧手做灯笼的活动。只见大家拿出材料,纷纷在灯笼上勾画出自己对中秋节的各种遐想。看似步骤简单,但还是挺考验孩子们的耐心与动手能力的哦!孩子们互帮互助,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精美的花灯就在巧手努力下闪亮制成。一盏盏中秋小灯,点亮了孩子们心中对传统文化传承之光。
把把团扇寄祝福
二2和二8班的孩子们亲手尝试绘制中秋团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李白的《静夜思》,在孩子们的精心润色下变得栩栩如生。二小娃手拿团扇、身穿汉服,带给大家浓浓的节日气氛。
块块月饼甜入心
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睦。过中秋怎么能少得了美味的月饼呢!这不,二(1)班家委会策划了亲手制作冰皮月饼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孩子们端坐着,认真学习月饼的制作过程。哦,孩子们动手起来真是花了很大劲呢。只见把揉好的面团搓一搓、压一压,再取相应的红豆沙馅包一包,完成制作了吗?看这边最关键的一步,把包好的面团小心地放入模具中,再轻轻地一压一取,一个个带有动物头像的冰皮月饼就完成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脸上笑开了花,忍不住尝一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比拼才艺留温情
孩子们研中秋,赏中秋,话中秋后,汇聚一起贺中秋。大家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欣赏同伴带来的才艺大比拼,如古筝演奏、街舞表演、猜谜等等。孩子们的笑脸,就是中秋节最美的画面。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但无一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赏月吃月饼之外,让我们一起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说: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将记住习书记的话,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相信此次中秋传统节日研学活动在孩子们的童年里定能留下传统文化的一抹印记,生根发芽,长成爱的大树。
撰稿:陈露 摄影:二年级班主任 审核:吴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