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个一切都恰到好处的季节,风来得刚好的时候,阳光也恰好温柔,天地间一切事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恰到好处”的日子,英语学科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RS项目学习工作室”的活动。
首先,耿周霖老师围绕What?-Why?-How?三个关键词展开对“RS项目学习”的解读。1.What?所谓“RS”即“Real Scene”,是指通过场地、设备、道具、以及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场景,重在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感悟语言的运用。“项目”则是强调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解决,在操作、实践、体验中来实现“做中学”,“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2.Why?什么要进行RS项目学习的研究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RS项目学习”根据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将话题有效地与日常生活场景和解决的问题相结合,设计相关的项目活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切实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How? 那么如何组织和开展“RS项目活动”呢?顾文敏老师和曹丽娟老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教研组初步设计的项目方案,过程中还碰撞出火花,大家对项目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的讨论。从教材内容的分析,到寻找生活的关联点,再到项目主题的确定、实施,场景的设计等,老师们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清晰、更深层的了解。
接着,耿周霖老师“借他山之石”,与工作室成员一起观看了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校长吕华琼的视频讲座《基于当下的项目化学习》,通过吕校长的介绍,我们知道项目化学习联通儿童与世界,从当下走向未来。他们以英语+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以学生的需求开展项目活动,为儿童打通当下和未来的一条隧道。
最后,耿周霖老师给大家留下了几个问题进行思考:(1)我们的学科教室可以是怎样的?如何使它具有学科特色和项目化学习特色?(2)我们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来实现“RS”?(3)如何更好地进行项目的设计?(插入图片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RS项目学习”还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每位教师通过实践去探索。相信工作室的各位成员定能通过努力,在这片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求真求实,求新求异,Ms11将在最美的季节一起看我们未看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