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上7点,荆亚琴工作室成员联合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齐聚线上平台,开展了在线研修活动,活动主题为:基于“课时”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专业化解读。活动分为低段和高段两个会场,低段由荆亚琴主任主持,高段由蒋敏杰校长主持,教师们按需入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高段的五位老师精心准备的教材解读。
多角度解读教材
卢家巷实验学校的平金华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线》。平老师从梳理教材的内容结构,理解教材的内涵意图,思考学生的学习难点这三方面展开,通过多版本教材对比发现其共性是注重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垂直的本质特征,从具象到抽象,发展空间观念。
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的贺欣新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贺老师主要梳理了教材的内容体系,纵向分析了前后知识内容;还根据有形式无内涵的“伪理解”的学情,提出了学生理解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形式层面的理解、直观具体层面的理解、观念层面的理解和发现层面的理解。紧接着,贺老师提出了以问题提出为策略,接轨生活,激活“思维”、以问题提出为手段,促进理解,明确“事理”、以问题提出为驱动,意义分析,感悟“算理”的三种策略研究。
武进区实验小学的吴志远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吴老师从教材编排、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三方面进行解读,深入浅出,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疑惑,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多种学生资源,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的孟翠琳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孟老师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基础,对比教材把握本质,尤其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寻找适宜的教学策略。
邹区实验小学的谢燕老师教材解读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谢老师从预设学习困难、理清编排结构、分析其他版本教材和提出教学建议四个方面来解读本课时教材,不仅巧妙地解读了该课时的教学内容,而且认为应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引领 开拓思维
活动的过程中,蒋敏杰校长也分别针对各位老师的教材解读进行了点评,给予了肯定和详细的建议,同时也向在场聆听的老师发问,引人思考。例如乘法分配律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是否可以进行勾连。长、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
教材的解读不能只停留在钻研教材上,还必须研究学生,以生为本,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其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从而选择恰当的方法组织教材,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撰稿 朱莹
摄影 朱莹
审核 荆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