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材专业化解读工作室|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明思路,专家引领促提升
发布时间:2020-10-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荆亚琴

 10月25日上午,荆亚琴主任主持的市级“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教材专业化解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汇报交流。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刘霁华、翟晓峰、杨波等专家共同对课题研究的开展、推进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阶段汇报明思路

     荆主任首先结合我校数学学科组教师与教学现状(青年教师较多,教学年段存在断层,对教材的理解存在偏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前沿后续不清晰。)提出了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随后,从课题设计、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后续研究等四部分与专家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专家交流促提升

在场的专家对课题前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并就后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霁华教授充分肯定了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材的专业化解读。教师既是教材的解读者,更是教材的构建者。建议课题组要进一步理清教材专业化解读的方法,希望能在后续研究中,能看到老师们基于教材专业化解读后形成的教学设计的优化等。

翟晓峰老师提出,教材专业化解读要理清楚策略,例如拿到一份教材,老师首先要做什么,其次做什么,后续做什么。要基于老师以教材专业化解读的抓手。此外,要进行学情分析,要在研究中能看到教师的进阶,教师要能通过教材的专业化解读,自主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等。也就是策略要能有所体现。

杨波老师提出:教材的专业化解读,其实就是对知识进行解构,在教材专业化解读过程中,体现思想方法,高立意。但同时,在研究中,要关注教师在教材专业化解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如过度解读等。另外,是否可以形成教材专业化解读的范式。如通过教材专业化解读,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处理等。

最后,常州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指出:课题研究,首先要清晰其逻辑结构,包括阶段汇报的文稿亦是如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培养的策略,策略是什么?研究到现在,形成了哪些策略?也就是要讲清楚是什么,有什么。此外,要基于不同教师群体思考,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培养策略一样吗?尤其是还要形成基于教师个体的培养策略,基于学科组建设与发展形成校本教研策略等。

与专家的交流与对话,让课题组进一步清晰了后续研究的方向与路径,相信,课题组全体成员将团结协作,立足课堂,扎扎实实推进课题的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