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诗意二小>>二小快讯>>文章内容
弘雅教师 | 赏诗词之美,品吟诵之味
江苏省“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学校特色课堂展示课研讨(三)
发布时间:2020-11-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程杨

  金秋时分,瑟瑟秋寒,丝毫掩不住龙二小语文教师们研讨的热情。11月5日下午,我们齐聚报告厅,再次研讨两节江苏省“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学校特色课堂展示课。‍

                                共赏“江南春景”

  课前,小主持人围绕“春”字开展了古诗飞花令游戏。自信大方的主持,积累丰厚的同学,真让人感到春天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首写不完的诗……

  伴随着上课铃声,周老师带大家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感受画面美,感悟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运用触类旁通、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读古诗文字的意蕴。

  周老师接着拓展了杜牧的《泊秦淮》,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知诗人的忧愁,感悟家国情怀,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最后的盆景赏趣。盆景的色彩对比非常鲜明,就如同诗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非常和谐雅致,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点评:朱老师在上一次研讨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引领评价了《江南春》这节课。

  1.小组的有效合作。她高度肯定了周老师的教学推进很细腻,能够有效引导小组合作。各小组从不同视角表达自己看到的画面以及感受。通过小组间回答的对比,提炼出“抓景物、想画面、谈感受”的学习方法,“有梳理、有总结、有运用”,从而将古诗中的情境描绘得更加生动。

  2.古诗朗读的意境美。教师需要拓展更多同时期的诗歌,让学生了解晚唐时颓败的历史背景,为学生悟诗情铺垫。学生无论是朗读,还是运用平仄吟诵,都需要读的时候想象画面,使吟诵中流露出古诗的韵味。

  3.诵读指导和教学情境的有效融合。在指导朗读时,教师的语言点评及衔接也应该融入到诗境中去。

                                  遥望“洞庭美色”

  静谧的月色图勾起学生的诗意,一句又一句与月有关的古诗脱口而出。在清幽的意境中,张老师带着同学们遥望洞庭美色。学生纷纷根据诗句想象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感悟诗中情,诗中意,并通过带有浓郁特色的常州吟诵,现代乐器弹唱,扇面画配诗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悟出的情感。

  点评:朱老师细致入微地点评了张老师的课堂,从生字教学的流畅设计,到“翠”、“色”的辨析教学调整,再到田字格的摆放位置,平板、话筒的传递等,无不细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建议。

  边听边思,观课老师们纷纷记录了自己的观课收获。研讨、共生、专家把脉,不仅是我校师生获得双向滋养的过程,也是少儿国学课程不断扎根的源头活水!‍‍‍

                                (撰稿:程杨    摄影:常燕楠   审核:徐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