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往迎冬来,暖阳拨云开。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全体班主任专业素质,切实保障全校德育工作扎实稳步推进,11月19日我校班队建设研究活动在诗意流淌的校园图书馆如期举行。
第一阶段:聚焦项目策划,实践分享促成长
周菲老师和刘芹老师以《国旗童声之班级展示》项目为主题,分享了班主任在升旗仪式中的育人智慧、具体可行的策略和小妙招。前期策划阶段分为确定策划时间、拟定主题内容和撰写活动方案三个部分。为了保障整个升旗仪式有充足的研究性学习时间,周老师强调策划时间应尽量提前。主题内容的确定可以从学校的大主题、年级组特色活动、班级特色主题班会或者玩伴团活动中选择产生。撰写研究方案一定要细致落实到每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实践操作阶段分为分工、推进、排练、展示四个阶段,过程中需要班主任老师耐心指导,有效训练,包括学生的仪容仪态、口语表达以及话筒交接等细节性问题,教师需要一一指导到位,并保存过程性资料。
王红梅老师以自己班级的升旗仪式《红领巾寻访印记----老物件里忆往昔,小康路上悟幸福》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分享他们班从前期班级策划到最后完美呈现的整个过程。王老师从主题选择的背景,寻访过程的简介以及活动收获三个方面层层深入。王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活动过程和形式的反思优化,无不令在场老师动容。(图片5、6)
学生发展中心吴静娟主任也就如何撰写升旗手介绍词、活动策划范例进行了补充说明。吴主任强调:“升旗仪式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平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班主任要用心做、智慧做。”
第二阶段:开展项目式学习,反思融通真实发生
近期,家校沟通问题又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各年级组围绕林燕群主任推荐的华师大李家成教授《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一文进行项目式学习与研讨。一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各组成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并结合自己的家校工作实践经验撰写学习心得。
一年级组:信赖——创造美好境界
改变学校的消极态度,将家校合作的主动权交给家长,充分信赖他们,重视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往往会创造出和睦的家校合作气氛。龙二小少儿玩伴团便是信赖创造家校合作美好境界的最真切的例证。
二年级组:关注家校合作 促进学生成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二年级组通过回顾家长进课堂的典型案例,梳理高效的家校合作经验。
三年级组:进行有效沟通,落实家校合作
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联系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老师的情感融合。三年级组以两则真实的家校合作案例说明了网络新媒体的加入,给班主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去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落实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保持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孩子的改变清晰可见。
四年级组:家校合作,从信任与沟通开始
四年级组的顾洁老师联系日常教育点滴,讲述了自己如何从教育界的小白到如今游刃有余地做好家校沟通工作的亲身经历,这其中有三点非常重要,顾老师给大家支招:“第一招——向前任班主任请教”,“第二招——向老教师求教”,“第三招——和家长正式过招”。
五年级组:主动沟通,坚定家校合作的信念
我们往往把老师和家长放在谈话的对立面,用一个领导者的角度与视角对家长说话,这样的沟通往往缺乏“安全感”,家长又能从中收获什么呢?我们只有与家长处于同一阵营,关注同一发展需求,那么不仅家长会在家校合作中给予帮助,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合作。所以,家校合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学生为主体推动活动,信念自觉是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的基础前提。
六年级组:家校社合作的具体实践操作探究
六年级组以各班开展的实践性活动为例,六2中队的爱心义卖、六5中队走进传统节日,六6班的社区垃圾分类活动等。这些活动,无不彰显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运作模式凸显出的重要意义。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注重构建家校社合作学习共同体,多方联动,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平台。
“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以一带群、以个体带团体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每位班主任才能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道路更宽阔。
撰稿:周菲 图:陈莉及各年级组 审核:林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