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迎着太阳,我们走进了新的学年。孩子们期待的眼神,灿烂的笑容,彰显着童年的朝气。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我们数学的期初课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们尝试着把课本的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把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和学生一起玩,体会其中数学的奥妙,在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的同时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其实孩子们的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数学第一课吧!
图形、图形我来找
一年级的孩子们是第一次走进数学的课堂。在这节课中,老师先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找一找学校里藏着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孩子们特别兴奋,不仅熟悉了学校,更是找到了很多认识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如数家珍!回到课堂中,老师们呈现了很多学校的图片,让孩子们在图片中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图形。孩子们真正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感受着数学活动的乐趣,更体会到数学课的好玩。通过今天期初课程的学习,孩子们既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趣的七巧板
二年级的孩子们从认识七巧板、了解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寻找七巧板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和用七巧板制作精美图案中玩转七巧板。老师们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拼摆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魅力。教师设置问题由简到难,“两块图形拼”“三块图形拼”“五块图形拼”……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学生,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通过解释图案的意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希沃使全班同学都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在本节课中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探求知识的过程,也在不断地动手、动口、动脑,思维始终处在一个“动”的状态之中。
多彩活动玩伴展
三年级孩子,延续假期数学三大主题项目,分组进行成果展示。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位组员依次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研究心得以及研究成果,组内展评有序开展。每组推选出的主讲担当更是不负众望。瞧!“一月天气统计”组从月份到一个月天数,从天气图标到气温,以问答的方式和大家进行互动。“玩转数独”组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组员研究过程,分享了数独的经验与技巧。“算24点”组呈现互动过程,向大家介绍不同算法。整个展评过程,大家好奇于月天数的规律,惊叹于记录的坚持,感悟到研究的快乐,期待孩子们的精彩后续……
“L”和“mL”
生活中常见的“L”和“mL”是什么意思呢?四年级的同学开展了调查与研究。同学们在家中、在超市找到了很多物品上标有升和毫升。在同学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开展了1升有多少和1毫升有多少的数学活动。
通过用量杯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手掂一掂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1升还是有点多有点重的。紧接着把1升的水倒入一次性纸杯,同学们发现1升的水大约能倒满4-5杯。大家还发现“一天要喝8杯水”的广告语宣传,原来是告诉我们每天人体需要摄入2升的水才比较健康。在体会1毫升有多少的活动中,同学们用滴管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实验,通过数一数1毫升的水有多少滴,同学们感受到了原来1毫升的水好少,少的都没有一口。
活动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在合理的分工中、细致的操作中、反复的调整中,对于升和毫升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感知。带着思考,同学们会回过来再去看看生活中的物品的容量大小,带着新知带着收获再次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用处!
抛硬币真的公平吗?
从生活中足球比赛用抛硬币决定哪个球队先拿球的实际情境导入,让学生质疑抛硬币真的公平吗?
从而展开实践活动:同桌两人抛一抛、记一记、想一想,并从自己实验后的数据出发,交流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合数学家们的实验和数学小故事,得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相等,可能会被抛硬币的姿势和方法,以及硬币本身两边的质量差所影响的结论。
本次活动中学生感受了数学家们执着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学会多思考、多质疑,而不只是盲目接受知识;对四年级知识进行了升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磁力片中的正方体
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期初课程从魔力磁力片开始。结合本册教材内容,对正方体的展开图进行了活动课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方法,建立数学课堂评价的新常规体系。
活动前,六年级数学老师精心挑选数学学具、设计活动单、预设活动细节。一次次的教研组研讨,让期初课程从简单的框架逐渐走向细节。活动中,学生们对这样活动的数学课充满兴趣,自发地进行同桌合作、有效地推进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学生拼一拼、展一展、画一画、涂一涂,边操作边思考,不知不觉中画出了多样的正方体展开图。特别是有的学生还能对不太确定的图形,进行多次的逆行操作来验证,凸显数学严谨的品质。在小组的合作下、在全班资源的共享下,以往很难出现的11种展开图几乎都生成了。面对多样的学习成果,学生是兴奋的、老师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通过精彩丰呈的期初课程,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他的个性特长;拓展思维空间,培养他的创新意识;调动手脑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孩子们感受着数学的魅力,更爱上了数学的学习。
撰稿:蔡芬 摄影:数学学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