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地处常州智能传感谷特色小镇,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涌入。学校总投资2.14亿,占地面积4331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9623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食堂、体育馆、地下车库等。我校由龙虎塘实验小学分设而来,于2019年8月28日正式启用,至今已稳健、高品质运行一年。
一、建设高品新校,造超一流的区域名校。
我校虽是新建校,但秉承了集团校百年的历史积淀,在建设之初,就以江苏省特色文化建设项目 “少儿国学”课程为依托,进行学校场馆设计。目前,建成了“少儿国学馆”、“诗意盆景馆”、“常州吟诵馆”、“翰墨轩”、“龙娃图书馆”、“龙娃剧场”六大特色场馆;以“空中花园”、樱花大道、龙娃种植园等营造诗意校园;以四层十米宽的主连廊构建连廊文化,营造更多开放互动空间;以特色化专用教室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充足的互动交往场域;六百人报告厅、室外小舞台、学科研究室、录播教室为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各类装备均以省级一类标准配备。学校操场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设有100米跑道和300米的环形跑道,建有室外篮球场地三个,排球场地两个,足球场地一个,室内篮球馆一个,体育教学设施齐备。图书馆总面积838平方米,室内设有学生阅览室一个,教师阅览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和书库一个,图书馆现有藏书59342册。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和一流的办学水平使我校成为区域内名副其实的高品质学校。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高水平的装备管理。
1、健全管理网络。
学校建立了以钱丽美校长为组长,许华章和杨伟为副组长、服务保障中心王燕、刘超主任、课程教学中心荆亚琴、王丽、以及综合学科的教研组组长等为组员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服务保障中心分管学校硬件设施设备采购、维护;课程教学中心分管信息中心、实验室和其它专用教室;图书馆馆长王丽先老师分管图书馆。通过日常检查,相互交流装备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按规范要求操作,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综合学科实现了教师队伍专职化,现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3名,网管员由专人负责,科学专职教师5人,音体美专职教师20人,专职图书管理员1名,其中有市区五级梯队荣誉的教师有8人。学校根据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现有水平,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培训:以全校教师为对象,邀请万能达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培训,现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希沃一体机、希沃白板等新设备;组织教师学习音视频的制作与剪辑技能、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促使教师学会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选用优质的的网络资源,制作课件或微课,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网络化学习提供支撑。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强化培训效果,学校组织教学能力比赛、开展了“弘雅杯”首届微视频制作评比,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纳入教师平时教研课、公开课、汇报课、优质课的评比,这也促使教师发挥教育教学装备使用功能的最大化。
三、加大经费投入,添高技术的教育装备。
1、经费保障设备先进。
在新校建设过程中,我们多方多次论证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采购。在龙虎塘街道的鼎力支持下,学校装备总预算达2700万。投入10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融合系统,完成了学校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系统、广播会议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教室多媒体系统、校园电视台系统、常态录播系统等建设;投入250元万采购98套先进的希沃一体机,60个普通教室和38个专用教室都可以进行互动教学;投入180万元采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的教学仪器,满足学校各类社团和课堂教学需求,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投入80万元建设2个数字化实验室和1个创客教室,用以开展数字化教学研究和3D打印等学生社团活动。投入75万元采购59342册图书;投入100万,采购150台学生用电脑和113台教师用电脑,建有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满足教师日常办公和3-6年级学生计算机教学;投入近600万元采购各类家具,保障学校正常开学。政府的大手笔投入教育技术装备,为我校打造成为区域内一流的智慧校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技术装备管理规范。
学校各室管理规章制度齐全并上墙,各室装备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仪器使用率高,实验室有“五防”措施,装备管理人员在奖励性绩效中有专项考核,提高了专管人员的积极性。
(1)用好实验仪器。我校有6个实验室和1个实验仪器准备室,共650多平方米,内部设施完好、齐全。学校开齐开足实验课,实验课中演示与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所有仪器进行统一采购,渠道正规,质量可靠。科学实验室的仪器配备达省级Ⅰ类标准,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分橱存放,做到摆放规范、整洁有序,每年更新橱柜卡,做到账物卡一致。仪器完好率达95%以上。教师在有效地发挥仪器作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基础上,举行学生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2)整合信息资源。学校配有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生机比达到了9:1,师机比为1:1。500个网络信息接口到达每一个教室、办公室,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还建有多媒体教室、网络中心、云录播室、软件编辑室、校园电视台等。计算机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学生上机操作课时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软件应用适当,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各学科有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逐步形成我校的教育资源库。
(3)优化图书阅读。我校图书馆藏书量为59342册,人均图书达40册,远远超过省一类标准。图书馆区域分布合理,设施完备,环境幽静,适宜师生阅读。学校各班均有班级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负责相关工作。各班每学期都会从校图书馆借出5-6套共读书目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学生日常阅读。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配备自助借还系统、多功能学生朗读亭,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阅读需求。此外,我校图书馆节假日对外开放,鼓励家长带孩子一同前来亲子阅读。在学校第二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将重点打造图书馆,把图书馆的功能延伸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3、二期文化彰显特色。
目前,依托学校文化、智能传感特色小镇、“三少”课程,我们对部分场馆进行了文化布置和升级改造的二度设计。目前,已经完成设计论证的特色场馆有:师道文化广场、智慧农场等,科创中心、艺术中心,已进入编标、招标等程序。今年龙虎塘农业银行还将免费为我校安装电子班牌和人脸识别道闸系统。
四、强化管理应用,引高效能的育人辐射。
1、诗意校园,互动场域。
学校文化除了能让全体师生内化于心,还要能让其外化于形。我校秉承了百年的历史积淀,特别是近年来的“诗意教育”研究成果的润泽,充分挖掘建筑空间的育人价值,以“典雅、共长、前瞻”为特征,彰显了百年龙小“诗意文化”特色,使用功能融入了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空间使用体现了人文情怀。
2、网络推广,提升影响。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网络,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人事、财务、资产、档案、装备都使用了统一的网络化管理平台;课程教学中心学籍管理、排课、教师培训都使用专业化的软件;服务保障中心对物品申领、设备维修、会议签到、车辆进出实现网络化管理。同时使用E学校教师端与区网实现文件签收查阅办理一体化管理,同时打造了内网资源库、教师博客、班级网站等师生网络平台;对外宣传方面学校启用了微信公众号,扩大学校影响力,提升学校知名度。
3、创新应用,成效显著。
(1)加强创新型课程开发。本学期,我们在传承原有学校特色文化的基础上, 开设“少儿国学”课程,涵盖常州吟诵、创作诗、蒙学精选、书法、古文赏析等。将“少年硅谷”课程,融入“未来教育”课程元素,以“AI数学”“STEAM课程”“英语RS项目学习”等,指向于学生的未来,以玩伴团的方式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探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疫情期间我校通过“云班会”、16次的“线上升旗仪式”、15讲的“防疫课堂”等丰富形式,组织老师、学生和家长加入线上线下的交互学习实践,提高了全体师生和家长的疫情防控的能力。
(2)加强数字化学习研究。为有效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积极探究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探索数字化学习的新模式,教师们拥有自己的网络教学空间,学生们拥有自己网络学习空间,师生们都活跃在各类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平台上。本学年,我校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研究,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吴琦老师在新北区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能手评优课中获三等奖,黄莺老师在常州市首届数字化优课评比中荣获区二等奖,张玲在江苏省蓝天杯信息学科评优课中获一等奖。 教师们还积极探究数字化应用的新形态,各学科有选择地利用无线端手机学习软件,进行数字化学习研究。
(3)提升专业化引领水平。2019年10月我校接受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督导,并数次承办市、区级现场活动。我校先后承办市小学数学年会、区“三名工程”启动仪式、区新教师培训会议等,并迎接了省、市、区各界领导、教育同行的参观学习。2019年12月我校还举办“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大讲坛”活动。本次活动总结交流了常州市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和经验,提升了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工作的水平。2020年5月我校在网上举办了“大道至简”首届全国“少儿国学”教育名校名师云端论坛。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对创客教育、创客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邀请美科公司的创客讲师黄老师对全体信息老师进行了创客教育的深入培训。2020年8月市教科院徐主任以“拥抱技术、变革教学”为我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等细致讲解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我校何玲洁、周琳两位老师也介绍了快剪辑、剪影101PPT等APP简单实用的教学应用,本次培训提高了老师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意识,也开拓了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视野。
五、注重创新实践,显高质量的师生成果。
增加教育技术装备的最终目在于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学校特色项目内涵在不断丰富,特色项目品质在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比赛成果诸多。
1、学生成长硕果累累。
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市级团体获奖1次,区级团体获奖4次。学生个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全国级获奖1人次,省级获奖44人次,市级获奖5人次,区级获奖8次,李睿同学获评常州市优秀少先队员,邵浾杨同学获评常州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曾乙芯同学获评常州市劳动实践优秀学生。
2、教师发展成效卓著。
一年中,学校圆满完成了三年发展规划的所有目标。学校目前拥有市区五级梯队等专业发展称号25人。涌现了区名校长工作室、城乡牵手活动优秀教师,区骨干班主任成长营,英语教师雏雁培育项目等一批领军人物。教师出版专著、发表论文;许华章校长的《经典诗文“玩”中学》专著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论文《“少儿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时间研究》在《小学时代》上发表,《智慧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路径的创新与运用》在《新智慧》上发表。教师撰写的论文在江苏省师陶杯、蓝天杯论文评比中获奖论文有23篇。黄莺老师执教的《父爱之舟》在国家媒体“学习强国”展播。我校荆亚琴主任成为市教科院数学中心组成员,9月还获评市十佳教师,吴静娟主任被评为常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林燕群主任被评为市师德标兵,有4个班级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4位教师的少先队方案设计、说课分获区一二等奖,课堂教学获新北区特等奖。
我们站在“龙虎塘小学教育集团”新的起点上,百新待举。学校在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中做出了很多尝试,有力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创造了一个新的教育时空。让生命诗意地栖居,让教育焕发出诗意的魅力,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充实与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