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师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
以成长为价值追求,以“课堂合唱教学”为研究课题,在有向、有序、有效的深入研究中促进音乐教研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不断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音乐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提升课题研究的自觉、能力与品质,带动教研组教研方式的变革和教研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培养
1.对拟招聘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1)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热心音乐教育,富有进取精神,乐于奉献。
(2)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与思考,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好的的发展潜质。
(3)具有独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近三年有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同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勇于承担团队工作。
2.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1)教师能在实践提升专业知识,行成个人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并在一定范围内行成影响力(公开课、研究课、经验介绍的专题讲座等),逐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2)教师能在积极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研究中,行成良好的反思、实践研究能力,并形成有指导价值的相关课题、论文或专著(每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逐步提升科研能力。
(3)积极培养骨干教师,行成辐射影响。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向专能型教师发展。(在五级梯队中升一级别)
3.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读研行一体,提升研究品质。
采用读—研—行的研究方式,借助每周教研日、办公室聊课、“向阳花”qq群学习交流,努力做到“三个一”——每月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课堂研究、每月一次课题小结汇报。即:每月导读一个理论章节的学习和研讨,理论内容与课题研究或主题相关的著作,丰富对“研究课题”的理解;每次课堂研究围绕课题进行课堂研究、结合现场学习感受进行交流;每月进行一次课题变量研究专题的活动,就一个月的实践研究组织现场互动与过程点评。通过“三个一”活动,在反思互动、实践验证中凝练提升对“课堂合唱教学”的理性认识,提升思维能力和理论驾驭能力。通过每月的读书论坛及当月中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炼,行成一篇学习感受。
(2)专家指导,提升研究深度。
现阶段关于“课堂合唱教学的”的研究成果、学习资源相对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聘请专家顾问团,邀请到现场指导把脉,通过深度对话,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研究的深入。同时结合工作室成员其他平台的学习,辐射工作室的研究,提升研究的宽度。
(3)教学评一体,提升研究序列化。
认真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研读音乐课程标准,梳理关键能力年段目标,针对每一个能力点设计对应的活动,让课程标准可操作性、可量化,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依据,真正实行教学评一体。针对各学段各单元各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拓展点或根据演技主题行成系列化、体系化的《合唱教材》,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三、教育教学研究
1.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日常音乐课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歌唱技巧的能力。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在实践和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科学高效的解决小学童声合唱社团中音准节奏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小学童声合唱训练的质量。
2.从事该项研究意义及目前所具备的优势
本研究是基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是无效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从教学改革中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着手,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做课堂研究;以发展的眼光对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建议和策略,为课堂合唱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个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有价值的学术参考,进而为丰富课堂合唱教学提供有效性策略建议,提高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益尽微薄之力;更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增强其音乐审美、音乐体验以及终生参与音乐奠定基础。本研究是以相关理论为支撑,并结合一线教师的课堂合唱教学经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困惑与境况,做相应的策略研究。
3.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此研究,能够摸索出一套新的合唱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教师新的设计方法,从而改变目前合唱教学的现状,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受益!真正地将我们研究的《音乐课教学中合唱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落到实处。
(2)通过此研究创设多元化合唱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探索出不同的学习方式。
(3)通过此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更有自信。
(4)通过音乐课堂有效创设情境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合唱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合唱活动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5)通过研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合唱社团活动,激发、培养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构建健康向上的音乐氛围,积极、奋发、和谐的校风、学风、班风。营造优良、高雅的精神环境,形成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
4.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访谈)、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其中以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为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以调查法为研究辅助,文献法为论文的理论支撑。
(1)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向学校学生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向学校的音乐老师进行课堂合唱教学的访谈。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合唱教学开展的现状和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2)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书籍、论文,网上收集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案例、相关研究与报告,以及反映校内外合唱教学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行动研究法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合唱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交流反思,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好反馈记录。
(3)课堂观察法:
通过一线的课堂教合唱学,收集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学习结果来获得真实有效的实践资料。
(4)访谈法:
通过授课音乐教师的访谈,主要围绕影响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研讨,目的是收集来自不同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对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看法。
(5)经验总结法
总结自身课堂合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组织参与调查的教师定期研讨,及时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整理。
5.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预计行成子课题若干,参加校、区评比;合唱比赛市区获奖;论文20余篇发表或获奖;研究课、展示课多平台行成影响力;行成相关展示活动(艺术节、班歌比赛)辐射校外。
四、需要的保障、支持条件
1、基础保障:本课题主持人曾担任音乐教研组长,担任合唱社团指导老师有多年的经验,多次在市区合唱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曾参加常州市蒋忱名师工作室,进行音乐研究项目“《“教师课程” 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多篇论文发表及获奖,多篇教学设计获奖,多次在评优课中获奖。本课题核心组成员都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一名,年龄结构合理,精力充沛。都在一线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合唱教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索。并具有合唱社团的教学与研究经验,且硕果累累,多次在市区合唱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2、研究保障:课题组成员思想要求进步,积极进取,敬业爱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迫切希望从事教科研工作。这也为课题研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观保障。 同时在前期,已经为研究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如收集各类文献资料了解此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和指导课题的基础理论;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3、硬件保障:龙虎塘二小是一所有着高端现代化设施的优质学校,各类电教设备、音乐专用教室6个,大小剧场3个,大型图书馆1个,相关理论书籍多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厚的硬件保障。同时校领导对于课题研究高度重视与支持,给予各种研究需要的资源支持,同时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为研究开展各类活动与专家的指导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主要分工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姓 名(1) | 王丽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4年 03 月 | |||||||
行政职务 | 课程中心副主任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合唱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 手机(必填) | 13861023869
| |||||||||||
E-mail(必填) | 108985656@{域名已经过期}
| |||||||||||||
姓 名 (2) | 钱科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年 月 | |||||||
行政职务 | 教研组长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钢琴、合唱 |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硕士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 手机(必填) |
18912377506 | |||||||||||
E-mail(必填) | 24966245@{域名已经过期}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张又文 |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 第二实验小学 | 中小学一级 | 声乐 | 1、负责课题的调研 2、资料的收集、整理 3、课题会议记录 4、撰相关论文 | ||||||||||
吴琦 |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 第二实验小学 | 中小学二级 | 声乐 | 1、负责课题的调研 2、资料的收集、整理 3、课题会议记录 4、撰相关论文 | ||||||||||
刘琴静 |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 第二实验小学 |
舞蹈 | 1、负责课题的调研 2、资料的收集、整理 3、课题会议记录 4、撰相关论文 | |||||||||||
毕如琪 |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 第二实验小学 |
声乐 | 1、负责课题的调研 2、资料的收集、整理 3、课题会议记录 4、撰相关论文 |
六、名教师工作室规章制度
1、工作室例会制度
工作室每学期召开一次计划会,讨论确定成员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调整工作室发展规划内容。
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2、工作室研讨制度
(1)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2)工作室建立“每月一主题”研讨制度,以研讨交流形式为主,并形成小结报告。
(3)每学期进行1次以上教学展示,提交1份以上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不断改进学科教学,总结教育教学方法、经验。
(4)不断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每学期研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完成1篇以上读书笔记;经常写教育教学、教研或管理札记,每年至少有1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或获奖。
3、工作室考核制度
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工作室主持人负责。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工作目标。
具体考核项目为:
(1)出勤情况
学员应积极参加培训方案规定的各项活动。
(2)研修任务完成情况
①规划、研修计划及总结(含三年规划、总结及学年计划、年度总结)
②读书计划及读书笔记。(一个周期内至少6篇读书笔记)
③示范课或讲座(一个周期内上研究课3节,上公开课3节,听评课30节,开发3节优秀课例)
④撰写论文和反思(一个周期内论文3篇,教学反思6篇)
⑤档案建设(一个周期内获奖及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知复印件)
⑥网站建设(工作室基本建设情况等考核项目;教学反思、优秀案例、视频课、微课、研讨交流实录、外出学习活动简报和活动成果展示等内容及时上传)。
4、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论文、教案、体会、感悟、课题研究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