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弘雅课程>>数学学科课程>>文章内容
弘雅教师|数学:立足教材 丰厚底蕴
数学学科组教研活动(三)
发布时间:2021-03-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何玲洁

  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一直以来都在追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即我们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材的专业化解读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是追求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3月2日下午,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的全体数学老师聚集数学学科教室,解读教材、阅读分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构建教师的专业精神。

  教材解读 潜心琢磨

  季琳老师对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进行教材解读,季老师从教材编排体系、例题安排、单元课时安排、教学建议和多版本教材的比较这五个方面着手,对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让数学组的所有老师对这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孙丹老师对四年级下册《认识平移》一课进行教材解读。孙老师对学生学情分析非常到位,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同中求异、异种求同,让大家清晰了知识的本质内涵,挖掘了教材背后的隐藏的思维方式。

  在两位老师的教材解读之后,大家围绕教材解读的目的和内容进行讨论。蔡主任强调:教材解读是为了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让教师成长为“智慧型教师”。我们以高观点指导下的视角、数学思想方法的视角、教材编排体系的视角进行教材解读,读出教材内容“是什么”,理解内涵和本质;读出教材内容“为什么”,沟通学生经验世界;读出教材内容“想什么”,凸显学习思维方式,努力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挖掘教材内容背后隐藏的思维方式。

  阅读分享 思维碰撞

  读书就好比是精神呼吸,教师的书卷气就来自于大家坚持不懈的阅读。寒假我们数学学科组一起阅读了《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今天蒋宁老师就书中第二章“符号意识”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引发大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符号意识培养的讨论。朱莹老师对第三章“空间观念”跟大家做了交流,其中通过六年级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道题目的解法,深刻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重要性。

  读书分享的过程中,老师们思维碰撞。叶朝阳老师提出:教师可以多开展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孩子数感的培养。王凤昌老师结合课例提醒大家对于“数感”和“量感”概念的辨析。章叶老师认同蒋宁老师提出的“规律的表征等同符号意识”的误区,并且这些在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她提出:这些误区也需要重点研究,而《跨越断层,走出误区》这本书具有很好的阅读、研究价值。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理论书籍的阅读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钻研教材,会促进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相信随着教材的专业化解读以及理论修养的提升,龙二小的青年教师们能够乘上发展的快车道,向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加速进发。

  (撰稿:顾昕 摄影:顾昕 审核:何玲洁、蔡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