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诗意二小>>二小快讯>>文章内容
秋风吹眉弯 不及寒露至
发布时间:2021-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洁

水风轻、荡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节气简介】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衣食住行】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

【习俗活动】

登高

到了寒露,露水增多,气温降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是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传唱诗词】

写谚语

一抹清寒,秋深几许。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同学们在诗行里找到了寒露的足迹。

文字、摄影:顾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