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弘雅教师|直面双减(语文)共话“学共体” 觅“增效”良方
——“泛在读写”名师工作室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逸超

  “双减”号令吹响,雷霆万钧。从学校到家庭,一场静悄悄的“作业革命”悄然发生。与此同时,各校奏响了向课堂教学要高质量的集结号。2021年12月1日下午,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泛在读写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会议室3,聚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了沙龙研讨。

  一、什么是学习共同体?

  王巧凤老师指出:学习共同体不是一种课堂模式,而是一种为学生的成长而教的理念,一种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权力的追求,一种融尊重、安全、柔软、悦纳、安静、互助为一体的文化。只要是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得到成长,为学生而教就是学习共同体所追求的课堂样貌。

  二、为什么要践行“学习共同体”?

  杨楹老师认为共同体学习是一种浸润式的学习,有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不再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而是由学生说变成听学生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虽然前期可能会出现速度慢、影响教学任务,但是不断坚持,以后的课堂就会出现不一样的风景。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实践?

  胡芝芬老师强调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时不能针对所有的文章题材一概而论,教师拿到教材后应该先给文章分类,再根据文章需要进行分组。如:童话类的文章需要具有较强表演能力的学生承担组长,说明文需要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生承担组长,写景类的文章需要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组长等。

  江文娇、王亦含、常艳楠、赵婷、林燕群五位老师初步梳理了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构建规则。

  教师规则:

  1.包容悦纳每一位学生,珍视每一位学生表达的内容。

  2.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设计学生学习的活动,流程简洁、语言精练。

  3.强弱搭配分组,小组交流时要深入学习小组,关注学习困难生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4.利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规则:

  1. 注意倾听,抓住同学精彩的发言点,及时记录。

  2. 补充别人没有提过的内容,发言时注意回答规范。

  3. 选择合适的动作或语言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回应。

  4. 小组交流时应选择“窃窃私语”,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5. 也可以选择重复同伴精彩的观点来表示自己在听。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线”。这一场头脑风暴让在座的每位老师都对构建学习共同体有了更深的认知,最后徐佳老师呼吁在“双减”的时代要求下,关注日常课的质效,始终以“向美、挑战、生长”的课堂目标践行学习共同体,落实提质增效,打开教学新局面。

  (摄影:许逸超 撰稿:许逸超  审核:徐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