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1:亲爱的同学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崇农强技,了解中国的农业发展之路,弘扬农业精神!
主持2: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六1星空中队,一同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
板块一: 深钻细研,精耕细作
生1:在很远很远的时候,农业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人们种五谷,养六畜,刀耕火种,发明了许多简易的耒耜用来耕作。
生2:春秋时期,铁农具问世,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生3:在这片广袤的华夏土地上,智慧勤奋的古代人民,不断更新着各种农具。
生5:到了汉代,三脚耧出现了,它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生6:这是灌溉工具筒车。它能将低处的水升到高处,满足大面积田地的灌溉。这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生7:是呀,现在还有很多农业工具我们仍然在用。小朋友们快来猜一猜,你知道这是什么工具吗?
这是镰刀,用来割去杂草或收割水稻等农作物。这是锄头,用来松土,或刨坑种植物。这是齿耙,用来翻地平地或碎土。最后一个有点难,它是铁犁,也用来翻土,比其他翻土工具更方便。
主持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精雕细琢,用勤劳和智慧开创了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对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主持2:是呀,这就是古代农业精神 --深钻细研,精耕细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主持1:那么,发展到近代,我们的农业精神又被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呢?让我们接着往前走。
板块二:拓荒垦植、艰苦奋斗
生1:1941年,新中国还没成立。当时中国长期内战,导致农民不能安居乐业,很多地方收成很低,甚至爆发了饥荒,饿死了许多人。
生2:在一片荒芜中,八路军接到共产党的命令,奉命去南泥湾开荒种地,为农民开拓耕地,提高粮食产量。这就是当时他们劳作的场景。
生3:透过历史的光影,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时候的农业精神就是拓荒垦植、艰苦奋斗的韧劲。
生4:是的,从事农业的确很辛苦,但这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能够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困难。
主持1:南泥湾开荒的事件被我们传颂。
主持2:南泥湾的精神我们也要传承。请听队员们的心声。
南泥湾(七律)
放眼山川今日见,开荒种地忆当年。
官兵携手创奇迹,戴月披星自造田。
艰苦卓绝共抓产,军民鱼水火红天。
南泥湾里江南好,美妙歌声世代传。
(其他同学退场)
主持1:如今我们衣食无忧,离不开先辈们的拓荒垦殖,艰苦奋斗。
主持2:更离不开袁隆平爷爷崇农尚德,惠民济困的情怀。
板块三:崇农尚德,惠民济困的情怀
禾下乘凉梦,一梦一人生。
第一幕:
生2:“袁老,您在田地里劳作了几十年,不觉得辛苦吗?”
生1:“这就是苦中作乐,这份苦中有前途,有光明,我的希望就在这片田野上。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抓在手上,才是硬道理。”
生2:“是啊,有了杂交水稻,中国再也不会闹饥荒,有人吃不上饭,啃树皮了”
生1:“小刘,昨天我做了一个梦啊,梦见我那个水稻啊,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呢!我跟你啊,就座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生2:“袁老,你的梦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呀!”
生1:“这不是异想天开,这是梦,这是我真正的梦!即使我做不到,后来的人也一定能做到!小刘啊,我们作为农业科技人员,要有崇农尚德,惠民济困的情怀,这会使我们在水稻的研究路上走的更远!”
第二幕:
生1:“成功了,成功了!我们的巨型稻在重庆试种成功了!它比普通的稻子要高两倍呢!”
生2:“袁隆平爷爷,您的禾下乘凉梦,成真了!”
主持1:禾下乘凉梦,一梦一人生。袁隆平爷爷终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始终是这片田野上的耕耘者,他用梦想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他崇农尚德,惠民济困的情怀,是中国永远不磨灭的农业精神。
主持2:在农业伟大变革的当今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些农业精神,继续奉献农业、服务农业,为实现中国梦、农业梦贡献力量!
主持1:说到我们的农业力量,恐怕很多同学还不知道如今我们的现代农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快来一睹为快吧!
板块四: 开创未来,厚积薄发的胆识主持1:崇农强技,精耕博阅,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应当树立远大理想,传承优良农业精神,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