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杲冬日,依不断江南和声低吟。12月15日上午,全体音乐教师在循礼楼四楼音乐教室进行了音乐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既是常规的教学研讨也是聚焦班级合唱教学的课题研究。
鉴于和声流韵工作室申报的课题成为市级备案课题,班级合唱教学成为工作室序列研究的主题,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方面亟待调整与改进。为此全体工作室成员努力探索,力争让班级合唱的教学研究有所突破。
钱科老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本次执教的一首江南水乡风格的歌曲《采莲谣》,通过练声渗透和声、改变二声部和声、完成二声部合唱等教学环节,呈现了一堂饱满丰富、流淌着浓浓江南韵味的最美和声。钱老师的课堂呈现出学生扎实的核心素养的,教师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本次研究课中呈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极具研究价值,值得思考。
在课后研讨时,音乐组老师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对钱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亮点一:将歌曲的和声进行了创编,降低了难度更增添美感,并将其在练声环节进行了渗透和铺垫,提高了课堂效率。亮点二:教师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为学生的演唱提供了必要的助力。亮点三:对歌曲难点的处理非常巧妙。如学习乐谱和歌词一反常态的按部就班,而是让学生在听赏时发现歌曲在节奏和情绪上的变化,然后自然导入学习,并用师生接龙的形式来整体熟悉歌曲。提高了学习效率。
王丽主任站在课题研究的高度,对我们音乐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她指出,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近乎完美的协调、统一、和谐的和声之美能陶冶净化人的灵魂。因此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非常必要且有价值。而作为研究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在指挥、歌唱、钢琴伴奏等专业技能方面和思维、表达与组织管理等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这是课堂合唱教学研究深入开展的可靠保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组全体教师定会共同携手,脚踏实地,扎根课堂,让和声流韵之美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撰稿:张又文 摄影:毕如琪 审核: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