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诗意二小>>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22春数学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3-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玥

借力新优质  深耕轻负同成长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工作计划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五级梯队

称号

工作年限

学历

擅长领域

新教师

1到

3年

3到5年

5到

10年

10年以上

大专

本科

弘雅学术委员会

荆亚琴

市学带







教学研究

杨伟

市能手







教学研究

耿云

区骨干







教学管理

蔡芬

区骨干







教学设计

杨建芬








教学设计

许秋明








教学管理

弘雅骨干团

朱玥

区新秀







教学设计

何玲洁

区新秀







教学设计

姜丽娟








教学设计

顾鹏飞

徐艳丽、章叶








教学设计

林浩








教学设计

叶朝阳








教学设计

弘雅青年团

周丹、蒋宁、

季琳








数学专业素养

朱莹、唐宇、顾昕、费玥








数学专业素养

奚丹芸、钱成

左燕磊、孙昊

孙豪








数学专业素养

一、学科组情况分析 

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2.学科组基本情况

优势:

1)专业素养提升:上学期,老师们依托生成性资源项目组和命题项目组提升了教师捕捉,处理资源的能力,培养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2)育人价值日渐彰显:在双减背景下,数学学科组努力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潜势:

1)缺高层次领军人物:团队目前只有六位老师有五级梯队,教师平均年龄仅30出头教师发展专业化还有很大空间,不同层次教师成长路径还不够清晰。

2)AI数学研究还需深化:AI数学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进展较缓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课题研究不深入:目前数学组只有一个荆老师独立主持的课题,其他老师只以参与的形式研究课题,需进一步深化课题实施。

二、学科组发展目标

文化建设:打造做真教学,真做教研数学组共同体。

课程建设:减负增效的基础上,扎实基础课程落实,每个年级继续深化研究各自的研究小专题。完善拓展课程-AI数学,形成AI数学的体系框架。

教师发展:明确梯队发展目标、以学科负责人统领,项目组和教研组联动的形式推动整个学科组稳步发展,切实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学生发展:加强作业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学科组重大事件

文化

数学学科组文化的重新构建

学科教室改造

课程

AI数学的推进

数学弘雅课堂规程的完善

 

教师

 

区数学评优课比赛

校弘雅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骨干教师评比

市、区、校级课题申报、研究

 学生

完善学生评价标准

根据学生学科素养考核,扎实落实月质量调研和反馈

 

 

 

 

 

 

 

 

 

 

四、实施策略

(一)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真”。

学科:真的平台,动的舞台。

教师:做真教学,真做教研。

学生:用数学之真,铸就孩子理性精神。

环境文化:演绎数学之美,展现数学魅力。


学科教室1

学科教室2

前墙

数学实验室使用公约

 

游戏区

(左右墙)

       探秘身体

比一比:身体尺,头有多重

量一量:量身体各个部分的长度,研究身体结构比例

看一看:五官端正吗?(黄金分割比)

动手做

做一做:转轴魔术;巧猜黄豆粒数;做钟摆实验;看立体画平面;看平面搭立体

解一解:鲁班锁,魔方,幻方的破解方法

估一估:限时数米的粒数,巧估字数,数硬币方法

展示区

(后墙)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实验区

(外墙)

实测求Π,猜中实验,蒲丰实验

......

操作区

(展示台的布置)

各种立体图形,磁力片摆成的不同的图形,各种模型

......

魔方,鲁班锁,小正方体,钟摆,开展活动的道具......

阅读区

待思考.....

桌子的

布置

常规课堂

6桌为一组,围成一个个圆形。

校园

体验区

1.标识出校园里的1米,2米,3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摆钟

3.数学定理

......

设计初衷:把数学学科教室打造成美的源泉,让学生采撷数学的美,享受数学的美,创造数学的美,领悟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二)课程建设

1.扎实落实国家课程

双减背景下,不仅要全面高效落实国家课程,而且还需要结合学科特色为学生减负。但是,“减负”是为了“增效”“提质”,就需要我们做到三个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1)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5-25-10模式。每天让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是作业的订正,所以课前五分钟是安排给每位老师评讲昨天作业的共性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时订正错题。25是用来上新授课知识。最后10分钟是用来完成课堂作业的,我们理想化的效果是,一节课结束,每位同学能完成昨天作业的订正,大部分同学能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40分钟

5

25

10

讲评家作共性问题

新授课

课堂作业

(书本、数补)

 

承担团队

解决问题

提升策略

弘雅青年团

ppt拿来主义、缺活动设计缺板书设计、课堂常规待改进

PPT与课要对应、全课堂月考核学生课堂常规考核、反思改进提升

弘雅骨干团

示范完整的不同课型

精品课堂示范

弘雅学术委员会

聚焦某个教学环节,明确路径

课堂引领

 

2)打造“四”型课堂

“四”型课堂

常规课堂

课后课堂

校外课堂

融合课堂

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完成规定学习任务。

课后服务时间放权给学生,增强学科实践。通过通过数学学科教室和文化走廊等场所,发挥好数学的育人功能。

与数学书上探究活动相整合,学生利用家或者图书管等场所,通过亲手做、亲眼看,体验和实践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利用AI数学的研究成果,丰富数学学习方式。

 

 

 

 

 

 

 

 

 

 

 

 

3)作业改革

基础作业

必做题

全体性——都要做的基础题,教师对当堂讲授内容和知识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

选做题

层级性——以综合运用为主,不同的学生选做易、中、难不同层级的作业

自选题

拓展——体现弹性和个性化。

探究作业

 

读数学

充分利用图书馆,借阅适合的数学书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或者回家以后进行阅读。

画数学

数学小报、思维导图、创编数学绘本

写数学

数学小论文

玩数学

数学学科教室中的数学学习材料磁力片,华容道,鲁班锁,数独......

校园体验区体验

探究作业,更多的是要体现童趣性,探索性,开放性,生活性。我们安排了如下四种探究形式:

画数学:学生学完一单元,或者学会了解一类题,可以绘制数学小报或者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意识。或者创编的数学童话故事。

读数学:我们结合图书馆提供的书籍,选择合适的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比较适合孩子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或者回家以后进行阅读。

写数学:主要写的是数学小论文,将数学文字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孩子对遇到的数学问题及时发反思和总结。小论文来源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有意思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甚至是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玩数学:数学学科教室提供了很多数学学习材料,磁力片,华容道,鲁班锁,数独等等,希望能够借助学具,让孩子们在玩中潜移默化提高数学能力。

2. 丰富完善AI数学

AI数学的设计初衷是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基于数学知识在真实的场景下解决问题。目前AI数学尚在起步阶段,下学期首先要结合教材梳理出可以研究的知识点,进而完善AI数学的框架,此外还要继续丰富AI数学的课例。预计以每两周的形式的以弘雅数学院的形式通过微信号推广宣传,我们还会尝试拍摄微视频进行宣传。

月份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2月




二年级

3月


三年级


四年级

4月


一年级


五年级

5月


六年级


一年级

6月


二年级


三年级

 

3.弘雅课堂规程的修改

第一步:修改。在弘雅背景下,对向美,挑战,生长的含义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规程进行修改。

第二步:实践。结合平时的练兵课和展示课,对照课堂规程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进行分析,发现问题。

第三步;再修改。结合实战经验,对课堂规程进行再补充和完善。

(三)教师发展

1.项目组建设,使人人参与

为了更合理的安排数学组各项常规事务,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本学期将通过项目组的形式组织教师完成各项工作。还有一部分老师会让他们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项目组。

项目组名称

负责人

成员

职责

活动策划组

何玲洁 朱玥

章叶、林浩、徐艳丽、周丹、顾鹏飞

策划研究日活动(活动通知、内容策划主持)

文化建设项目组

许秋明

朱玥、耿云、蒋宁、朱莹、杨建芬

丰富物形文化,丰富数学学科教室,校园。

新闻审核项目组

何玲洁

奚丹芸

数学组报道审核。

资料收集项目组

孙豪

顾昕

收集所有公开课和讲座的教学设计、课件、录像。

打卡项目组

朱玥

教研组长

粉笔字、理论阅读、反馈每周打卡情况。

 

 

 

 

 

 

 

 

 

 

 

2.分层培养,促进日常研究

1)常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师的分层培养,对不同团队的老师有着不同的要求。

团队名称

成员

    求

课堂实战形式

科研工作

成果

弘雅学术委员会

荆亚琴、蔡芬、杨伟、杨建芬、许秋明、耿云、

 

指导青年教师

特色课堂示范

校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或成为市区级课题、项目领衔人、核心组成员

有相关讲座或论文发表

弘雅骨干团

徐艳丽、顾鹏飞、林浩、何玲洁、朱玥、章叶、叶朝阳、姜丽娟

学科研究日+日常

各级工作室、课题组、项目组核心成员

每学期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弘雅青年团

奚丹芸、顾昕、费玥、唐宇、季琳、左燕磊、钱成、蒋宁、朱莹、孙昊、孙豪、周丹、

教研组内+月调研

各级工作室、课题组、项目组核心成员

2)书本共读读书生智慧,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我们针对数学组特点,开展了共读和选读两种读书方式。


成员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读书分享方式

选读书目

弘雅学术委员会

《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指南》、《学科育人》、《小学数学教育》

为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指明方向,紧跟当下数学教育,向名师学习,充实自己的数学眼界,丰富数学课程内容。

 

 

 

 

 

教研组QQ群打卡;

每周学科研究日读书分享。

 

弘雅骨干团

《小学数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指导》、《新基础指导纲要》、《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

加深对小学各学段教材的解读能力,把握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实施策略。

弘雅青年团


培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完善专业化知识。

共读书目

所有教师

《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解读》,《教育心理学》,

论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备书籍,提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

 

3)优化制度

凡事预则立,为保证教师间的适当竞争与互相协作,进一步完善月考核评价制度,每个月第三周周五前教研组组长负责检查每位教师的各项资料,每月的第四周周三位教研组长共同检查所有教师的资料,及时发现问题,协助教师改进,将优秀教师的相关资料在集体备课时向学科组教师展示以供大家学习。

六个教研组合作开展专题研究认真在教研组内进行研究和探讨。

 

年级

研究专题

负责人

一年级

常规养成

徐艳丽 许秋明

二年级

三年级

板书设计

何玲洁 林浩

四年级

五年级

复习课研究

章叶 朱玥

六年级

 

3.梯队发展,提升课堂教学

基于去年区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形成中的系列思考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能光说、练,而应用“实战”的方式进行磨砺。本学期我们将依托校级的基本功比赛,所有教师参与比赛,在过程中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通过校级的比赛,选拔重点培养对象以备市级优质课评比。对于选拔出来的重点对象进行每周两次的集中备课和上课培训。采用以练带训的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四)学生发展

1.学生能级培养

围绕着“学科关键能力”,以学科素养培养为核心,更全面地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五个月分别设置了如下的能级过关形式。计算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除了每月的月考核,我们将在各组内每周交替进行口算、竖式计算、综合算式的过关检测。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一年级


期末游园(与语文整合)

二年级

三年级

计算过关

解决问题过关

操作过关

填空过关

期末考试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评选

计算小达人

解决问题小专家

操作能手

填空小能手

数学之星

2. 丰富学生活动

年级

开设活动课程

一年级

数字连线;玩转人民币;巧“话”数学;变“形”记

二年级

巧手制钟面;蒜苗成长记;春日游学记;数字游戏;数学绘本

三年级

智学千米;年历探秘;知识梳理;铺地锦

四年级

一亿有多大;探究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数字华容道

五年级

家庭消费情况统计;动物分类统计;蒜叶的生长;圆的周长和面积探究

六年级

团团圆圆 体体面面;大树有多高

以上是数学组经过两年时间积累开展的比较成熟的关于第二学期的数学活动,本学期将继续将这些活动,并加以完善和整合。借助数学文化节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展示的平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获得真实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0-2021学年度第学期学科研究日工作安排表

时间

内容

责任人

2.15

“双减”专题研讨1

活动策划组

2.22

教研组计划

何玲洁 朱玥

3.1

教研组内研讨活动

活动策划组

3.8

数学练兵课+弘雅课堂规程修订1

朱玥 何玲洁

3.15

校级工作室活动

朱玥 何玲洁

3.22

主题沙龙

活动策划组

3.29

数学练兵课+弘雅课堂规程修订2

朱玥 何玲洁

4.2

教研组内研讨活动

活动策划组

4.5

弘雅杯教师基本功比赛1

活动策划组

4.12

数学练兵课+弘雅课堂规程修订3

朱玥 何玲洁

4.19

命题活动

活动策划组

4.26

弘雅杯教师基本功比赛2

活动策划组

5.10

校级工作室活动

何玲洁 朱玥

5.17

数学练兵课

活动策划组

5.24

教研组内研讨活动

活动策划组

5.31

主题沙龙

活动策划组

6.7

校级工作室活动

何玲洁 朱玥

6.14

数学练兵课

活动策划组

6.21

教研组总结

何玲洁 朱玥

6.28

期末质量分析

活动策划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