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诗意二小>>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9-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佳

2022年春,教育部强调:落实“双减”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秋季学期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减”文件精神,把落实课程标准、保障教学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不断提升“三个水平”——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三个水平”的提升也是学科组工作的重点。

今年是我校建设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的关键年,办学品质将会面临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科组,也需对标新优质学校,一一细化和落实各项工作。

2022年,小学初中的教材都要使用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材,新一轮课改已经开始。落实新课程标准,核心是关注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实践性这四大核心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好我们的学科教学、组织好我们的学科研究,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更智慧地去实施。

 

一、现状分析

(一)学科优势

我校语文组共44名语文老师,其中在编教师23人,聘用教师18人,编外教师3人。欢迎徐彩芬校长回家,也欢迎几位新老师的加入,跟大家打个招呼吧。汤晨钰、方英、周玉菊。

有新加入的40岁以上老师10人,30-40岁15人,30岁下19人。语文教师队伍呈年轻化特别有朝气有干劲,极具“战斗力”。

1. 课程建设意识逐步加强。

随着新版课标的学习交流,低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高段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进行了设计开发,形成系列化的课程资源

2. 学科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学科组、教研组、工作室、项目合作组形成了多元组织网络,组内人人参与学科研究、人人参与学科管理。

3. 教师发展内觉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中,年轻教师虚心好学,勇于尝试;骨干教师乐于分享,善于引领。在合作共赢的氛围中,不同梯队教师均有较大成长。在各级各类比赛、五级梯队评选中,青年老师的中奖率也很高,组内形成了良性内卷的氛围。

附:五级梯队教师名单

五级梯队

人数

占比

备注

区学带

2人

5%

胡芝芬、吴静娟

市区骨干

6

15%

市:许华章、徐彩芬、黄莺区:王亦含、徐佳、万婧

市区能手

2

5%

市:林燕群、黄汝群

市区新秀

3

8%

区:程杨、张洁、汤晨钰

市级五级梯队⽐例:17.9%

市、区五级梯队⽐例:33.3%

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5%和5.1%。有徐校加入和汤晨钰老师的加入,我们团队力量更加强大。今年又迎来市区骨干、学带的的评选,相信老师们能抓住机会,更上一层楼。

同时,仰望星空,学科组高层次领军教师亟待突破,占比43%到青年教师也亟待突围。

 

(二)学科潜势:

1.催生教科研新动力。

教研组内在进行一学年甚至更久的长程性专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主动形成课题研究,那么就会进一步放大研究活动的过程价值和成果价值同时,课题也会督促组内教师勤于反思、勤于写作、进行主题式的专业阅读,将教学实践过转变为教学研究过程。

2.构建实践性育人方式。

新课标强调“真实情境”“语言实践”,就是要求一线教师避免将语文课上成语文讲解分析课,而要在“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真实的“听、说、读、写”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科素养。

3.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包括三字一话、讲故事、演讲等。这些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质变,需日日坚持不懈怠。

 

本学期如何在“成事”中实现更多“人”的发展呢?

 

二、学期目标

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两方面打造语文学科组文化。

课程建设:“学科育人”为靶向,进一步提升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质量。以“泛在读写”“少儿国学”为深入点,落实课堂规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

学科管理:明晰问题、持续改进,明确分工、清晰职责,强化责任人与团队成员合作者的关系,创建“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师发展:着眼三年发展目标“任务群”为项目研究共同体,引领教师健康高效工作、学习和生活,实现教师的梯队提升,获得职业幸福感。

学生发展: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三、重点工作:

教师

迎建新优质教学研讨

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10.11月份)

市、区、校级课题申报9月份)

基本功比赛10月份

学生

市区作文竞赛(9月份)

根据学生学科素养考核,扎实落实月质量调研和反馈

四年级省测

六年级毕业抽测(11月份)

其他

建设有“学科味道”的学科教室

泛在读写工作室、少儿国学工作室

弘雅青年语文教师工作室活动推进

 

、发展举措

(一)文化建设

1.团队文化

学科:培养有文化自信,热爱阅读,善于表达有健康审美情趣的时代新人。

教师:建设一个“如水汇聚、如水涵澈、如水沉潜”的语文教研共同体,深入“一组一品”的教研组文化建设。让生命诗意地栖居——和谐、共生

学生:自主参与,玩伴合作,家校社协同,在实践中提升语言素养,获得学习成就感。

 

2.环境文化——建设有“学科味道”的学科教室

1)理念沉淀: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以及我校办学特色、课程理念,将转变为看得见的空间环境课程

2)场景设计依托教研组团队力量,征集学生建议完成学科教室各功能区的设计。学科教室成为可视化课程,点缀育人元素,让孩子的学习作品、思维成果成为校园里最耀眼的景观,让空间和环境展现出生命成长的力量建设有“学科味道”的学科教室

3)场景布置:

功能

板块名称

操作内容

负责团队

学科教室1:

课外活动场所

游戏区

语文类游戏(课后服务的游戏展台)

六个教研团队

阅读区

教室备阅读书架阅读书目

文化区

传统文化学生作品展示区

交流区

学生沙龙、阅读交流区

学科教室2:

研讨课场所

环境布置

文创作品、思维成果展示场所

(书法、手抄报、阅读小报、班报等)

 

(二)课程建设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依托学科研究日(每周三上午)、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和月调研制度,对标《新语文课程标准》和《弘雅课堂规程》,课前“精”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活动,备评价。聘请专家,分别对三级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以“典型课例”为抓手,重课堂观察,重互评研讨,重反思重建,重总结提炼,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让《弘雅课堂规程》落地生根。

团队


解决问题

提升策略

弘雅

青年团

常燕楠栾亚南郁佳莉  

       

王巧凤刘小丽

汤晨钰  周玉菊  

ppt拿来主义、缺乏课堂情境创设、缺乏有效评价

精简PPT,全课堂月考核/聚焦一个学习活动,微格教学,反思改进提升

弘雅

骨干团

王亦含  朱莉萍  

   黄汝群  

       

许逸超  朱柯侠  

示范重点课型(识字、读写融合、古诗文、习作指导、班报讲评等)

精品课堂示范

弘雅

学术委员会

许华章徐彩芬胡芝芬吴静娟

费菊媛房丽丽章宏恒  

曹晓曙林燕群    

聚焦某个教学环节,明确路径

微格教学引领

2.优化“少儿国学”课程

“少儿国学工作室”“学科组”为平台,以“校本小课”“校本课”“晨读”和“课后服务”为载体,丰富积累,强化月能级考核的过程性评价,优化“国学迎新”为节点总评;重扎实积累,重趣味活动,重资源利用,重成果推广,落实我校特色课程。

少儿国学

重点

推进策略

完成情况

1.《童声古韵》和微视频资源库(梳理还未做成微课的篇目)

2.“蒙学精粹”和“经学启蒙”的校本课程开发

日常推进:“校本小课”、“校本课”、“晨读”、“课后服务”

月能级考核 50%


节点课程·12月 国学迎新闯关50%


3.创作诗发表

关注“童心里的诗篇”等发表、比赛平台


3.研讨“泛在读写”课程

   对标新课标和弘雅课堂常规,依托“泛在读写”工作室平台,持续开展序列化、专题化、全员化的课堂观察和名师课例研究,进行网络与实境,阅读与写作四维一体的教学实践研讨,注重过程品质

 

泛在读写

抓手

推进策略

负责人

时间节点

完成情况

1.工作室活动

工作室活动(1)  新课标沙龙

徐佳

10月12日


工作室活动(2)  新课标沙龙

徐佳

11月16日


工作室活动(3)  
研讨课(6)分组:顾洁、陈露
                 许逸超、吴艳

徐佳
张丽娟、曹燕

12月7日


工作室活动(4)  
研讨课(7)分组:朱柯侠、周玲
                 刘芹、郁佳莉

徐佳

张丽娟、曹燕

12月21日


2.活动

发动

徐彩芬校长

912


策划系列长程活动

每月推进一项

教研组长

9-12


期末游园展评

徐佳

1230


3.校本课

各年级校本课程要关注:(1)读写内容的情境性

2)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3)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技术加持)

徐佳及相关校本课程教师

第二次学科研究日进行研讨


 

强化课程整合:将课后服务与“泛在读写”进行科学整合。遵循“兴趣为本,实践育人”的原则,以学科延展、综合实践、及“爱的陪伴”家长课程相融合的形式,可预约学校相关功能教室,邀请优质家长、社区资源,参与“泛在读写”课程的建设。使泛在读写课程有效整合、合理延伸,使学习与实践、体验与探索紧密结合。打通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凝聚育人合力,家校社协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年级

课后服务内容

可用场馆

辅助平台/资源

一年级

古诗手势舞、诗词大会小游戏、合作讲故事、故事表演、绘本创作、经典影视欣赏、主题探究等

图书馆、

少儿国学馆、

龙娃剧场、

盆景馆、

语文学科教室等

《跟着课本去旅行》

《此画怎讲》《中国唱诗班》《故宫100

《二十四节气生活》

《如果国宝会说话》

《航拍中国》《宇宙奇迹》

《典籍里的中国》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诗词大会小游戏、探究类活动、整本书班本化趣味阅读、课本剧表演、经典影视欣赏等

五年级

六年级

 

(三)教师发展

1、依托项目组,学科管理“减”而高品:

项目组管理

新闻审核项目组

(新闻安排)

(新闻审核)

(公众号审核)

资源库项目组

(发校网新闻)

(简报制作)

活动安排项目组

(活动安排)

(活动主持)

(会场布置)

(设备准备)

打卡项目组

(布置任务)

(打卡反馈)

(组织点评)

后勤项目组

(团建游戏)

(路线指引)

(会场布置)

 

作品收集组

程杨

吴艳

 

 

 

 

刘小丽

 

 

朱柯侠

栾亚南

 

 

 

刘芹

许阳

朱莉萍

张娟

刘小丽

周玉菊

常燕楠

汤晨钰

顾洁

陈莉

郑芬

王巧凤

章宏恒

2.规划定方向,实现梯队有向提升

实施策略

具体措施

过程

评价

1.分层

依发展目标制定个人新三年发展规划


2.理论素养/文学素养

阅读·评课·论文

群打卡沙龙

结合共读书理论评价课堂

阅读·游戏

学科活动前文学素养相关小游戏

(5分钟左右)暖场


3.日常+评优课

弘雅青年团

教研组内 + 月调研

弘雅学术委员会 + 教研组长

弘雅骨干团

日常+学科研究日

曹燕、张丽娟、朱洁如

弘雅学术委员会

课堂范式总结引领


基本功比



4.论文撰写

弘雅文化节论文评比

共读书  理论落地

专家评审

3. 优化各项制度:

(1)台账检查:凡事预则立,为保证教师间的适当竞争与互相协作,进一步完善月考核评价制度教研组长+组内1名骨干教师检查各项台账资料,及时发现问题,协助教师改进,将优秀教师的相关资料在集体备课时向学科组教师展示以供大家学习。

(2)教学研讨:课堂是提质的主阵地,对标新优质要求,本学期继续深入教学研讨。对学科研究日做如下安排:

五级梯队:率先进行校级研讨课

新教师:学期末进行新教师考核

其余教师:月调研+组内研讨课

本学期实现:每位教师都能上一节好课。

磨课内容:依照教学进度7、8单元

12月新优质每个教研组都将有至少一节推荐课(必听)。也要准备(抽听)的课,每组至少准备2-3节课,才能满足每位老师试上3次的要求。

本学期每个教研组的研讨课就聚焦3节课,全员卷入,聘请专家,深入磨课,展现龙二小特色

五级梯队:

月调研老师:费菊媛、房丽丽、王燕、曹晓曙、杨楹、吴静娟、周菲、万婧、张洁
章宏恒、常燕楠、栾亚南、陈莉、吕鑫、田静、郑芬、张娟、赵婷、王巧凤、刘小丽

新教师考核:王洁、周玉菊、方英

时间

学科活动内容

执教教师类型

专家

9月7日

教研组计划交流



9月14日

新课标(1)沙龙+活动策划(6*2=12人)



9月21日

研讨课(2)汤晨钰、黄莺

五级梯队研讨课

朱洁如

9月28日

教研组集体备课(1)研究课  月能级调研

台账检查



10月12日

工作室活动(1)  新课标(2)考核



10月19日

研讨课(2)胡芝芬程杨

五级梯队研讨课

薛辉

10月26日

教研组集体备课(2)研究课  月能级调研

台账检查


11月2日

研讨课(3)许阳、赵婷

少儿国学特色课

薛辉


11月9日

研讨课(4)黄汝群徐佳

五级梯队研讨课

朱洁如

11月16日

工作室活动(2)  



11月23日

研讨课(5)金超、朱莉萍

骨干教师研讨课

朱洁如

11月30日

教研组集体备课(3)        月能级调研

台账检查



12月7日

工作室活动(3)  
研讨课(6)分组:顾洁、陈露
                 许逸超、常燕楠

青年教师研讨课

曹燕、
张丽娟

12月14日

弘雅杯基本功比赛(1)



12月21日

研讨课(7)分组:朱柯侠、周玲
                 刘芹、郁佳莉

青年教师研讨课

曹燕、
张丽娟

12月28日

弘雅杯基本功比赛(2)    月能级调研

台账检查


1月4日

新教师展示

弘雅学术委员会成员

1月11日

教研组总结



 

(四)学生发展

1. 基于“任务群”思想,开展多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

新课标要求,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要具有三性:

一是贯穿性,主题阅读的每个任务都要贯穿在一个大情境中;

二是真实性,“个人生活、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文学文化生活、跨学科学习”等不同角度考虑创设;感受语文学习“社会性”的本质价值,

三是发展性,帮助学生在熟悉而有挑战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激活“学语言、用语言”的内驱力,并在运用语言文字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提高核心素养。

 

本学期,各教研或聚焦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或聚焦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来进行主题阅读活动。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拓展型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学习)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阅读的阶段性成果将依托“阅读节”和“弘雅小播客”进行展示交流。

8~9月

最美读后感

命名例:

《好的故事》六5班刘舒昕

微信公众号投票点赞,发给家长

弘雅泛在读写节xxx活动中获奖

(各精选3个/年级上交,参评校一、二等奖)

(每班再选出1名校三等奖)

一等奖:6

二等奖:12

三等奖:40

六语

 

10月

最美荐书官

视频命名例:

《好的故事》

弘雅泛在读写节xxx活动中获奖

(各精选3个/年级上交,参评校一、二等奖)

(每班再选出1名校三等奖)

一等奖:6

二等奖:12

三等奖:40

五语

11月

最美创编者

编写故事,视频命名例:

《好的故事》六5班刘舒昕

弘雅泛在读写节xxx活动中获奖

(各精选3个/年级上交,参评校一、二等奖)

(每班再选出1名校三等奖)

一等奖:6

二等奖:12

三等奖:40

四语

12月

最美创作诗

编写故事,视频命名例:

《好的故事》六5班刘舒昕

弘雅泛在读写节xxx活动中获奖

(各精选3个/年级上交,参评校一、二等奖)

(每班再选出1名校三等奖)

一等奖:6

二等奖:12

三等奖:40

 

2. 依托“月能级考核”制度,开展过程性评价

时间节点

年级

调研素养

方式

对象

评价者

9月28日

1年级

学习习惯

整班听课

全员

特聘专家+全体一年级教师+教研组长

2-6年级

书写

整班写字

全员

2-6年级语文教师

10月26日

1-6年级

朗读

整班朗读

全员

全体语文教师

11月30日

1年级

拼音过关

开火车

全员

一年级语文教师+弘雅学术委员会

2-6年级

阅读

整班参与

全员

2-6年级语文教师

12月28日

1年级

识字过关

整班参与

全员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研组长

2-6年级

百词过关

整班参与

全员

2-6年级语文教师

 

五、预期成果


内容

完成情况

1

建设一间“泛在读写”活动教室


2

市区学带、骨干获评2人以上


3

市区级课题申报1项


4

实施6个“指向学习任务群的泛在读写”案例研究,并发表论文


5

研讨12个精品课例


6

市区作文竞赛2个获市一等奖


7

省测、区测取得好成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