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存暖意,不惧寒冬。11月17日上午,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暨班队建设研究日活动如期开展,全体劳动课程执教老师和班主任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共分课堂观摩与交流研讨两部分,由学发中心主任林燕群老师主持,还邀请了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工作研训员袁文娟校长莅临指导,进行高位引领。
学习缝扣做巧手
这不,四3班的同学们在朱莉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巧手缝纽扣》的劳动实践活动。课上,朱老师利用图片、实物介绍了有关扣子的基本知识,并教授同学们缝扣子的基本方法。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在朱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自主观察不同扣子的形状与扣眼的位置,缝制双眼纽扣。他们左手拿针,右手拿线,有模有样地穿针引线,认真细致,一针一线凝聚着耐心。接下来,挑战升级——尝试用平行缝与十字缝的方法缝制四眼纽扣。伴随着“比赛开始”的号令,只见队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小的针孔,屏住呼吸,灵活的小手将线快速穿过针孔,再用大拇指紧紧捏住纽扣,针线在纽扣孔里欢快地穿梭,如矫健的燕子般飞上飞下。小小针线上下穿动,小小布片,在手中翻动,一穿一引,纽扣紧紧便贴在了布片上。小小的一针一线一扣,看似简单寻常,却有着大大的内涵。这次的缝纽扣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缝扣子虽是一件小事,但也需要耐心、细心才能完成。
悦纳自我促升级
黄莺老师和六3班的同学们一起,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主题班会课——《升级我的能力版图》。本堂课是六年级生涯规划课程中“认识自我”篇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课堂伊始,学生了解了“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的划分标准,用一组游戏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区域划分。紧接着,黄老师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运动、音乐、内省、人际交往和自然观察八个方面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明晰自己的能力状况之后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力提升方案,鼓励学生自我突破。这堂课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促进了学生形成对自我的科学而客观的认知。
课堂展示后,各位班主任们齐聚会议室,认真聆听袁校长的指导意见。袁校长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表现:缝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朱老师的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了勤劳动手的大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技能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黄老师则为六年级的学生开辟了一条自我认知的心灵道路。学生在交流分享中,逐渐清晰自己的优势与潜势,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如何走出舒适区,勇于挑战,突破自我。
随后袁校长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关注劳动课单元任务群的序列化设计。可以将此次活动做成“学习钉纽扣-练习钉纽扣-研究钉纽扣”的序列活动,再综合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劳动,乐于劳动。2.关注劳动课堂、班会课上学生学习资源与生活资源的融通。3.学生对于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概念认知比较陌生,因而老师在引导时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更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4.教师进行学生升级自己的能力版图时,要尽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填写可操作的内涵丰富的升级计划。
以信心凝聚力量,以实干谱写华章。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全体班主任老师及劳动课程执教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多元性、对课程开发和实施都有了新的认知。站在“双减”和“新课标”实施的新起点,我们面对的是新挑战,需要用智慧与弘毅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实现新跨越。
撰稿|刘芹
摄影|刘芹
审核|林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