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送来一个又一个热情和希望。在这欣欣向荣的季节里,新一期的弘雅小播客又和大家见面啦!为深入探寻“诗国常州”的研究主题,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期弘雅小播客,由四(1)小雏菊中队的队员王乾成和于芯冉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东坡文化研究性学习。
每位队员对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都不陌生,他的诗词佳作至今仍在日常生活中传诵着。他一生颠沛流离、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他乡,可以说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然而对于东坡先生而言,他一生中虽然走过了许多地方,但他最终选择的终老之地却是常州。
他为何如此钟爱常州呢?翻开古时的常州府图谱,可以看到那时候常州的所辖范围比今天大很多,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结识了宜兴县和常州晋陵县的几位好友,年少轻狂的他们志趣相投,共同订下了定居常州的约定。后来真正到了常州地区,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如今运河之畔,常州城东,有一处地方,以东坡为名,留存着一代文豪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之缘。始建于1954年的东坡公园,是常州千年文化情感的流露,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园内古树参天、环境古朴典雅、文物古迹多处。东坡公园与古运河相生相依。漫步园内,能找到许多与东坡有关的景点:舣舟亭、仰苏阁、洗砚池、怀苏庭……仿佛在诉说着大文豪与常州的不解情缘。
四(1)中队的队员们还利用周末时间积极开展了玩伴团活动,打卡了这座著名的公园,穿越千年与东坡先生来了个亲密接触。这次寻访过程中,队员们也是收获颇丰。
我是城市推荐官
丁欣怡:这就是东坡洗砚池啦!它看起来很不起眼,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它。洗砚池池长1米,宽0.5米,深0.5米,以青石凿成,是苏东坡晚年清洗笔砚之处。东坡先生一生勤奋创作,每天写作后都会在这里清洗笔砚,这个洗砚池池底有放水孔,用后取下塞子可放水。
马若曦:大家看,这就是唤鱼池啦!此景是复制四川的“唤鱼池”而建的。相传学堂旁边有一个池塘,每次有人在池塘边拍拍手,便有很多鱼儿跃出水面,当地人纷纷称奇,苏东坡父亲的好友王方就召集了当地的名人雅士和他的学生来给池塘起个名字,苏东坡写的是“唤鱼池”,众人纷纷夸赞,这时王方的女儿王弗递来纸条,上面竟然也是“唤鱼池”三个字,才子佳人不约而同,心心相印,共同为这个奇妙的池塘定了名。后来王弗嫁给了苏东坡,一度成为千古佳话。
崔子涵:这座御碑亭位于公园以南,亭内保存着乾隆皇帝所写六首诗的碑刻,它们刻工精湛,笔画清晰,细细欣赏这六块碑刻,其中三块是记载乾隆登舟上岸,赞美吴地江山秀丽,景物优美的。另外三块则是怀念、歌颂苏东坡的诗文。他赞美苏东坡是一个风流倜傥,有着大胡子的美男子,是一个仙人。
史冲:对联是一座园林的灵魂,我们几个还关注到了亭台两侧的对联,沿着小路往前走,到达了“问月亭”。我们看到了这副对联:明月揽怀中,问几次阴晴圆缺,长河流眼底,看如何离合悲欢。一句问月,却又问出了多少离愁别绪!苏轼的《水调歌头》,令人不禁脱口而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队员们通过实地寻访,对东坡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为自己生长在常州而感到自豪。漫步在这里,不禁令人吟诵起朗朗上口的东坡词,仿佛在这里穿越了千年时光,和东坡先生来了一次不期而遇。王乾成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东坡词《定风波》,因为这首词不仅传达了一种不畏艰难、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豁达的胸怀,而且对少先队员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所有队员细细品读与学习。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随死而亡,这就是东坡先生给予中华民族的遗产,源远流长。
作为少先队员,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深入了解东坡先生这样的文学大家,弘扬东坡文化,传承坡仙精神,争做城市推荐官,培养儒雅高尚的思想品行,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