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研究的校本教研,是赋能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如何优化校本教研,提升校本教研质量,数学学科组以“新课标研读+课例研究”的方式做了有益尝试。
本次活动由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基于“数与运算”开展了“数的认识”的研究。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陈建伟校长、龙虎塘二小钱丽美校长、杨伟副校长、荆亚琴副校长全程参与。
课例研究:课标理念再体悟
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一年级卢琳老师执教《认识100以内的数》。在教学中,卢老师基于教材,做了深入思考。
“数”中悟“数” 培养学生数感。卢老师创设小兔购物的大情境,通过数花种“每盘有多少颗?”,3颗(3个一),13颗(1个十,3个一),激活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例如,教学24时,以“23添上1是几?”,让学生摆一摆(小棒)、说一说(数的组成)、找一找(米尺上找数),不断丰富对24的认识。学生借助数学尺,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数不断添1形成新的数”。尤其在数数的过程中,从“逐一数数”慢慢走向“按群计数”。此外,卢老师突破教材中原有“小棒”作为学生认数的学具,提供小棒、方块、数学米尺等,让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提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理解。
专题交流:教材解读晰内涵
一年级开展“数的认识”的教学研究,打破孤立的“一节课”局限,研究的起点从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扩充到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何玲洁老师从“课程标准解读(学业质量要求)”、“单元编排结构”、“多版本教材对比解读”、“学生学习经验与困难”、“教学实践与思考”及“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互动点评:思维碰撞促成长
延续教研的热情,各组老师们结合弘雅课堂规程和新课标理念对校本教研的课堂教学与主题交流以沙龙的方式开展互动点评。
二年级奚丹芸老师认为:老师在行课过程中推进语需精进,对于学生的回答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时,能否体现估的价值的思考;五年级章叶老师肯定了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语言精炼,课堂有数学味,同时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数的方式多样化,借助不同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与感知,提升学生数感。教学中25和52的对比,体现了对数的本质内涵的重视……
高位引领:启思践行明方向
最后,陈建伟校长进行了高位引领。他肯定了本次学科组活动:研究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研究过程扎实,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下有课例、有分析;老师们针对具体的课例和实际困惑展开激烈的思维碰撞......这些都代表着龙二小数学组的教研文化。
陈校长肯定了这节课的三个亮点:教师跟学生有自然的对话,整个过程中学生能沉浸式地学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摆数和数数的过程,落脚点需要落在数学本身;充分利用好生活情景。同时,对于本节课陈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在生活中找数、数数,需要回到课标,创设真实情境时除了要考虑数,还要考虑真实性和有逻辑;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数感和亮感都是有一定参照物的,培养学生数感、亮感难在学生的感觉,需要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再圈一圈、数一数,在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量感和学生的语言;练习设计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需进一步体现活动性。
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需要重视校本教研的内容。尤其是要避免校本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浅表化”、“随意化”,以主题式、项目研究的方式长程化开展校本研究,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实践新样态。“人人参与、一人一专”,激发了一线老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更进一步提升了教研团队的凝聚力。本次数学组“读+研+评”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龙二小全体数学人,将沿着理解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的路径继续向前迈进。
踏着春天的节拍,
老师们一路研学,
一路笃行,一起向未来。
(撰稿:卢琳 摄影:费玥 审核:何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