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不断学习中,小朋友们对数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了“亿以内的数”。孩子们只知道1亿是很大的数,对1亿到底有多大缺乏感性经验。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数感,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组组织开展了“一亿有多大”的AI数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来看看他们的解释吧!
第一篇章:“玩中学”
研究项目一:量一量
3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100米,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比30层楼还高吗?
1亿枚1元硬币怎么测量高度啊?真的要数1亿枚1元硬币吗?
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先量出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再推算出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从高度的角度感知1亿的实际大小。
1张纸很薄,但是如果是1亿张纸呢,我们又如何计算1亿张纸的厚度呢?
他们是这样巧妙化解的,根据数100张纸用的时间,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推算出数1亿张纸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这样从熟悉的活动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推算数1亿张纸需要几年,把抽象的数转化为可感知的量,进而获得对1亿这个数的具体感知。
研究项目二:数一数
数出100粒大米(或大豆),记录所用的时间,估计数1亿粒大米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研究项目三:称一称
把数出的100粒大米(或大豆)称一称有多重?估计1亿粒大米大约有多重?再算一算:我国大约有14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大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大约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是多少年?
第二篇章:“学中研”
原来一个小小的数,通过积少成多,会变成一个意想不到的大数!在实践过程中,大家兴致高昂,争当设计师,自主设计研究过程,用一张张精致的研究单记录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体会。
第三篇章:“研中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们经过此次亲身的体验和探究,体会到了许许多多平常感受不到的震撼。孩子们将自己的感想化作了笔墨,在纸上抒写绘画着属于自己的内心轨迹。
一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孩子们明白了只要一点一点地努力,终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撰稿:朱莹 摄影:朱莹 审核:奚丹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