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知多少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10月8日,我们迎来了今年的寒露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五5班李梓涵同学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寒露吧!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在寒露时,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开始大举南迁,按时去南方当客人啦。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时节,天气寒冷,鸟雀都进入山林不见了。而海边却突然出现了很多蛤蜊,而且贝壳的花纹及颜色都和雀鸟很像,所以古人便以为是鸟雀躲进水里变成了蛤蜊。
三候菊始黄华
秋天是菊花开放的季节,而寒露时节菊花已经普遍开放了。赏菊也给寒露时节带上了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寒露故事
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巧妙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寒露也有独属于她的民间故事,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五8班汤博轩同学来听听寒露的故事吧!
赏秋菊 赏秋景
我花开后百花杀,秋天是属于菊花的季节,菊花也为更秋天增添了一笔颜色。同学们眼中总能留下自己喜爱的秋景和钟情的菊花。他们用相机,更用心记录下了秋天的美。
做梨水 做梨膏
寒露后,深秋露重,但也免不了秋天干燥。同学们纷纷拿起身边日常可见的梨子,将他们制成梨水,或是制成梨膏储存起来。在这深秋时节,品上一口,真是润身更润心。
同学们搜集节气资料,听讲民间故事,捕捉秋天美景,动手制作梨水梨膏,从耳,从眼,到手,更到心,全方位地体会到了秋天快结束时寒露节气的魅力。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秋天即将结束,记得添衣保暖,喝梨水御秋燥,勿忘珍重。
撰稿:李彦
摄影:五年级班主任及家长
审核:林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