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
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
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怎称为霜降呢?其实“霜降”这个名字只是用来比喻这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
识霜降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品霜降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在已有些萧瑟的深秋,这一抹红火,就像暗夜深处的明灯,为你燃起生活的希望,仿佛在说:“祝你柿柿如意。”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鸭肉是秋季润燥的首选,不仅富含蛋白质,且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
绘霜降
深秋是个美丽多彩的季节。我们六年级的弘雅少年们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巧手绘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色彩艳丽的霜降主题画,给这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