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领航乘风劲 转化路径赋新能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研究日活动(十)
人间冬月芳菲尽 ,优课娓娓润心田。为了进一步聚焦语文要素,探索转化路径,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11月8日,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多媒体教室,共赴一场“关注语文要素,探索转化路径”专题研讨之约。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张丽娟校长躬身引领,为全校语文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示范课。
示范引领显匠心
张丽娟校长执教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以感受、领悟、辨析、体认“壮”为教学主线,抓住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壮举”,入情入境朗读,比较品评,既融入了点面结合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又陶冶了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实”:课堂“真实”,教学“扎实”,内容“丰实”。
评课议课悟智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张丽娟校长首先从梳理行文思路,感受英雄故事;聚焦作品语言,重塑英雄形象;拓展红色故事,迁移写作方法三个方面分享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教法学法的融合。张校也以这节课为例,和全体语文教师细致分享了在词串教学、梳理文脉、精读课文等教学板块中如何实现设计感、层次感、推进感的方法与技巧。
全体语文学科组老师们认真研讨,各抒己见。六年级黄汝群老师围绕“惊叹”“惊喜”两个关键词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与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披文入境,语言文字与感悟英雄气概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文道统一”;在行云流水般的行课中,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的成长在这里静悄悄地发生,让人为之惊喜。
六年级朱柯侠老师从这节课出发,从如何搭建梯度式学习支架,实现语文要素有梯度落实及如何在日常课中实现教授方法与感知文本情感巧妙融合两个方面,交流了对教研组日后集体备课一些思考。
杨楹老师从“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学路径”角度出发,认为张校巧用“壮士”勾连今昔,打通文脉,创设情境以读促悟,通过拓展阅读升华情感,厚植爱国情怀;万秋伊老师从“抓关键词,揣摩体悟表达核心”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收获;金超老师则从“大问题的串联始终”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程杨老师从“课堂教学语言”、“阅读策略的渗透与综合运用”两个角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所思所感;曹晓曙则老师聚焦“点拨妙”“沉浸式体验妙”两个词来分享自己听课后的感悟;袁媛老师则指出,张校的示范课,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对自己以后在教学问题的设置、字词的渗透深入教学有了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语文组的老师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有对张校扎实的教学功底的高度好评,有对自己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也有观念的碰撞与知识的交锋。在教—学—评—议中实现教研同行。大家也都被张校独特的“魅力”折服,受益匪浅!
高位引领促成长
最后,张校对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张校指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对教材要有深度把握,合理分配课时教学任务,准确把握课时目标,同时,要关注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听、说、读、写需训练到位,尤其是在词串教学、梳理文脉、精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设计感、层次感、推进感。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中收获。遇见光,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弘雅教师们将在教研中慢慢沉淀,聚力生长!
(撰稿:朱柯侠 摄影:张 洁 审核: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