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在寻访中又遇见了一位常州名人:明代文武全才——荆川先生唐顺之。唐顺之,号荆川。汉族,武进人。他是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
【文韬】
在文学上,唐荆川推崇三代、两汉文学传统,对唐宋文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其选编的《文编》中,既选了《左传》、《国语》、《史记》等秦汉文,也选了大量唐宋文。在写作理论上,他开创了明代文学史上反对复古、提倡革新的先声——“唐宋派”。今日,你我所熟悉的“唐宋八大家”的称号,便是唐荆川所定。不仅是文学,连在当代冷门的数学,唐顺之也颇有研究心得。他不但通晓元代所传数学上的“回回术法”,还精通于弧矢割圆术,著有《勾股弧矢论略》《勾股六论》等。他甚至还漂亮地破解了郭守敬的算法,令世人无不震惊。此外,唐荆川还有一项绝技,善于珠算,是一名打算盘的高手。但唐荆川却自嘲说:这些都是些皮毛才能, 远比不上自己这些年修炼的最强项——军事。他习武善战,以趋报国!
【武略】
在后家居时期,唐荆川不仅博览兵书,通晓天下文韬武略,还投笔从戎,开始研习枪、棍、剑、拳、骑、射等各种兵家技艺。他深知,善文能武,更能实现他报效国家的鸿大之志。三十七岁那年,他跟河南名家杨松学到正宗心意六合枪,十年苦练终于大成。 练到了“一尺圈枪”的境界,就是对战之中,舞出一尺枪花,多强对手也近不得身。公认嘉靖年间头号枪术大师。而且除了能练,唐顺之更一边练一边写。 他的著作《武编》,记录了中国刀枪剑戟拳各类武技,更包括了军事训练、选兵练将等各样学问。他的军事才能,照嘉靖年间威震北方的名将翁万达评价: 当一字一拜也。
明嘉靖三十四年,他重回朝廷,晋升为兵部郎中,在南京分兵一路,专剿江苏的倭寇。对于倭寇,他主张敌于国门之外,截杀于海上。嘉靖三十八年,他抓住了三月东南风机会,在崇明岛设下天罗地网,八千倭寇被打的当场崩溃,十二艘敌船被毁。 公认十年以来,大明对倭寇的第一次海上大捷,唐顺之也因作战勇猛而升任。大好战局下,唐顺之的健康却严重恶化,甚至连站都站不稳,一度只能回太仓养病。他决定在军队里找一位徒弟,把自己一生所学传授给他,让这个人担负起自己注定无法完成的梦想。他就是后来的一代战神戚继光。事实证明,唐顺之的眼光确实卓越,当时的戚继光一身毛病,性子傲慢,没少被嘲笑,但唐顺之看到的,却是一个热血忠勇的青年。于是,他将自己毕生所学的枪法精髓以及一生的心血《武编》,尽数传授给了他。
其中最叫戚继光惊叹的,正是阵法“鸳鸯伍”,队伍成员完美配合,戚继光加上自己的创意, 把这古怪阵型升级成更加强大,横扫南北的恐怖战阵:鸳鸯阵。后来,唐荆川的病情越来越重,明嘉靖三十九年春,到达江苏通州时,唐顺之因病情恶化在兵船上去世,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享年54岁。六年以后,战神戚继光大规模跨海征发,在安南国(如今的越南)发起总攻,将最后一股日本倭寇绞杀殆尽。大明倭患,彻底肃清。
【阳湖拳】
唐荆川还是阳湖拳的传承人,在抗倭期间,他还用阳湖拳功夫制服杀手,一起来听听这个小故事。我们班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了阳湖拳,一起来欣赏吧。
【常州荆川地区介绍】
在常州,还留下许多与唐荆川有关的地点。常州城西的荆川公园,矗立着常州现存最早的牌坊,明代著名政治家孙慎行书写的“先贤唐荆川先生读书处”。牌坊身后,掩映着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神韵的建筑群,便是大名鼎鼎的“陈渡草堂”。“陈渡草堂”一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唐荆川的一段童年往事。在常州民间,至今流传着唐荆川与陈渡先生的故事。这位老先生虽然没做成唐荆川的老师,却向唐家推荐了奔牛镇上的叶霖先生,叶先生不仅为唐荆川解惑传艺,还向其灌输了正直为人、爱国爱民的思想,成为唐荆川奇崛人生的引路人。日后,当唐荆川成为文武双全之才,在南运河上架设起一座石桥,想取名为“叶霖桥”。叶先生却婉言拒绝,他建议以陈渡先生来命名此桥,“陈渡桥”便成为五百年来常州城家喻户晓的地名,陈渡桥畔的唐荆川读书处,自然而然就叫做“陈渡草堂”了。
青果巷85号,世称“八桂堂”,因正厅敬修堂前种植的八棵桂树而得名,寓意家族子弟蟾宫折桂、飞黄腾达。五百年前,唐荆川会试高中状元,在青果巷建造起这大宅子,在院中种下八棵桂花树,堪称八桂堂的“开山鼻祖”。五百年风风雨雨,五百年沧桑巨变,八桂堂始终气势恢宏、古色古香地伫立在青果巷深处,唐荆川一生理想的和追求,都被无言地收藏在这里。
总结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每每国难当头之际,为什么我们华夏总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是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每一个年代,都有一群认知觉醒后仰望星空、坚守使命的人,都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唐荆川。这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一个民族不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