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如画,阅读如歌;浸润书香,向美而生。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以读书助力教师成长,我校于3月23日晚开展了遇“荐”好书 ,共享喜“阅”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分享活动。教师们畅谈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交流中启迪智慧、悦见书香。
书香致远 精神盛宴
李彦老师从《走向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这本书的整体概述、阅读教学之解读、 阅读教学之场景、 阅读教学之思辨四个方面做了精心的分享。李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做好从文本的原生价值中遴选出合适的内容发掘教学价值的转化工作。这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有可能落实到实处。同时李老师也指出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好的导入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导入应该从文本整体出发、从学生生活入手、时间控制恰当。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也将认真琢磨导入的艺术并努力实践如何带着学生们去生活中学阅读,争取自己的语文课更上一层楼。
张宇威老师对比阅读了新旧科学课程标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张老师发现核心素养的获得需要课堂实践的支撑。例如,在教学物质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学生通过“纸团不湿”实验,反复进行三次,在过程中递进思考,认识空气也像其他物体那样占据空间,进而解释水无法进入瓶子的现象和吹不大气球等现象。真正的学习离不开与实践,两者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同学小组讨论自己设计一个可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在过程中,进行深度理解,完成创新实践,在这里给出一个学生需要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现实问题,从而再次创设应用科学知识的场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点评促成长
何老师:两位老师的读书分享,虽然学科不同,但总体指向性一致,致力于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李老师从整体概述,阅读教学解读、场景、思辨四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走向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这本书,从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到教学实践,充分展现了李老师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张老师对科学新课标进行了深入阅读,并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合应用,这一行为体现了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位老师都把自己的学习、思考与教学结合起来,由点入面地围绕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让我坚信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没有期限没有终点,向美而行,步履不停。只要用心,就会遇见美好,遇见幸福,遇见更好的自己!(图6)
陆老师: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中教阅读,更需要在生活中感悟阅读,学习语文的意义不在于学会优美的句子和解题模版,而是借助语言这一工具,感悟文化,感悟世间百态,感悟人生哲理。以小观大,向外看,感知世界;向内看,感悟自己,并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情景,代入自己的情感感受,在真实生活中理解,在成事中成人。
最后黄老师也为青叶团的小伙伴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方面既表达了对两位分享老师的肯定,另一方面也鼓励大家将阅读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书籍带给人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衷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热爱读书,让我们一路修行读起来,一路修行写起来!
撰稿:陈莉
摄影:陈莉
审核: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