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诗意二小>>二小快讯>>文章内容
弘雅教师|科信:春风十里研途路,芳菲四月教学时
——记科信组第七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玲

  春意渐浓风微暖,时光恰好正当时。4月9日上午,为进一步推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科信组老师齐聚科学教室2开展了本学期第七次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由陈静娴老师执教了一节公开课《用种子繁殖》。本课以植物的种子繁殖为中心,展开两大结构的探究。第一部分,种子的萌发。活动1、解剖种子,观察种子内部构造,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种子萌发成植株之间的关系。2、提出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假设。第二部分,种子的传播。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四种常见方式。课堂环节推进有序,层层递进,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

  本节课结束之后,科信组的老师又集中在一起进行研讨,点评,修改。赵老师认为这节课准备丰富,利用大量的视频图片将用种子繁殖这节课更加直观,学生认真参与,可学习性很强,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地方很多。武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自然,并及时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将育人价值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张老师、杨老师从多方面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涵盖了种子繁殖的基本知识,如种子的结构、萌发条件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实验操作、互动讨论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播种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参与度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实验活动。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关注和照顾自己播种的植物,表现出持续的兴趣和责任感。教学资源方面:本课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如种子样本、播种工具、观察记录表等。利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表、视频等来辅助教学。并且本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繁殖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议题的关系。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此次教研活动使老师们对新课标下科学教学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相信青年教师们将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勤教善研,不断锤炼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撰稿、摄影:张宇威 审核:张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新苑五路8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